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②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③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分析中国国情,才有可能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探索到了怎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和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主力长征的出发地点和最后会师地点分别是什么地方?长征途中经历过哪些著名的战役?举两个例子。长征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
(3)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加以分析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材料二:本大总统深明履行条约,遵守条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袁世凯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朋友,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蒋介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是在哪一事件后提出的?
(2)材料二中的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皇帝后,1915年与日本签订了什么卖国条约?
(3)上述三段材料共同的思想倾向是什么?这三段话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之口,但思想主张却是相同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图一时期制定了怎样的土地革命纲领?
(2)中国革命形势由图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发展演变为图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3)结合图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得到巩固并继续发展的?
(4)图三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怎样的态势?为何选择中原地区?该态势有何战略意义?
(5)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
(2)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3)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一 (下左图)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二 (下右图)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下左图)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       (下右图)

材料五 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下左图)
材料六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下右图)

请回答:
(1)上述三组图片材料中,一二、三四、五六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9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在哪些文献中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4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4分)
(4)材料五六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是一个畸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反动势力。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各阶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等关键词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为完成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发动了什么运动?哪一阶级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材料二中各关键词分别指什么事件?
(3)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实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其建立的标志事件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2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②在抗战时期,中共始终坚持什么样的抗战路线?(2分)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三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来源:2010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
《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分析中国国情,才有可能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材料三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上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是如何探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来在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经济体制和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请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当苏联和美国都在进行改革和调整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请简述1927至1937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让出东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源是什么?(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中国现在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
资料二:本党应经常不断地对工人及一般劳动民众解释,中国人民要全面战胜帝国主义,只有推翻统治阶级,才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1928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
资料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瓉。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资料四: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资料一回答,为什么决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2)资料二所要推翻的“统治阶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推翻它?
(3)结合所学知识,资料三中,共产党是怎样“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
(4)资料四指什么事件?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