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三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旧式农民战争主要指的是哪场运动?如何理解“该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3)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和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按照材料三图片的提示概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22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与《逸周书·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不过,唐朝亦曾用“中华”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至乾隆中期,“天朝”和“中国”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虎门条约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辛丑条约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据《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等) 
材料三 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材料四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据[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在两个阶段的具体表现。(12分)(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3)概括材料四中两种“爱国心”的主要区别,(2分)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请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中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二 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材料三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2分)
(2)材料二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3)材料三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潮流,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依据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影响?
(2)据材料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历史转折意义?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和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上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也不是先占城市而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背景。(5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什么事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4)从中说说你对中国“走什么路”问题有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7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于2010年10月31日晚上8时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是中国在世博会上给世界的最后印象。回首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历史变迁,再现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曲折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派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材料二: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几经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吹响了新文化运的号角。1919年6月3日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材料三: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探寻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之路,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革命道路历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哪一口号?结合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记载了上海发生的哪几件大事?
(3)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国共合作到独立走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曲折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颁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
材料三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 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 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 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儒学在历史上遭到哪些冲击?【列举两个即可】
(2)材料一所述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3)20世纪 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人在华办教育”等。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有何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1)结合你的理解,简述1937年1月“红星照耀西方”的原因。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l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