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

A.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C.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口迁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阅读表一,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表一: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下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输往抗战前线的350万壮士中,主动请缨的安县青年王建堂,从父亲王者成处得到的嘱托,竟是一面按常理无法理解的“死字旗”一个“死”字浓缩了弱族在马革裹尸中涅槃重生的历程。该“死字旗”及其内容不能证明(       )
 
①父亲王者成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②当时国人对抗战胜利普遍不抱希望
③王氏父子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④川军已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22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与《逸周书·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不过,唐朝亦曾用“中华”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至乾隆中期,“天朝”和“中国”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虎门条约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辛丑条约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据《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等) 
材料三 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材料四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据[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在两个阶段的具体表现。(12分)(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3)概括材料四中两种“爱国心”的主要区别,(2分)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4分)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摘自《唐会要》卷八十六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摘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暨上海开埠,外人麋集。彼时中西隔绝,风气锢蔽,洋商感于种种之不便,动受人欺。时则有宁波人穆炳元者,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及后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
——摘自姚公鹤《上海闲话》
材料四 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投资情况详见下表:

时间(年)
类别
投资比例(%)
1883——1913
轮船航运
54.5%
煤炭开采
67.7%
1890——1910
机器纺织
23.23%
1872——1893
机器制造
27.68%

 
——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管理商业的举措。(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6分)有人认为“买办是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来源: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