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辨(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束白光是纯净而没有颜色的光”。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属于
A.形而上学与朴素唯物主义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C.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为求“平安”,他长期在家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布置了“靠山石”。此外,“鬼神”之手还被他带入政府工作安排之中,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他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下列观点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世界观相同的是( )
①理在事先 ②拔苗助长 ③道是天地之根 ④掩耳盗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永恒不变的 | B.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 D.物质和意识是否能相互作用 |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
C.存在决定思维 |
D.思维再现存在 |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
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
“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机械唯物主义 |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有
①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形存神存——理在事先 ②断章取义——削足适履
③掩耳盗铃——心外无物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枝不结果的花
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主义,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主义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