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幸良在撰文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最大威胁问题。一些地区经过长期的水土治理后,实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盲目砍伐林木、过度放牧,使我国许多地区林草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国家对保护森林、植被、防风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制定和颁布
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因此有人认为人能够改造规律。
(1)请运用“规律”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对“人能够改造规律”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材料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治理沙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许多有益经验,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指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实践证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2)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们从北极熊的厄运联想到人类的命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 . ”写出相应的哲学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雨天气常常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人们总结出应急要点: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雨水本是正常天气现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怎样尽到自己的责任。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按规律办事的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2)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2008年,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重要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至今仍被教育界所推崇。
请你简要谈谈“因材施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为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确定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和资源短缺等多重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应该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专家指出:鼓励财产性收入目的是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这次提出的是“使更多的群众拥有”,它从属于发展成果群众分享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奥运火炬在珠峰熊熊燃烧,这是奥运历史上圣火第一次登顶珠峰。为克服生活的登顶中的不利因素,火炬设计者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最佳方案;工程师认真研究珠峰地区特殊的地质、气象等状况和规律;试验人员身体力行进行模拟实验和实地实验,以适应珠峰环境,并使火炬技术不断完善。通过各方面专家在研制过程中的齐心协力、倾囊献策、顽强拼搏,最终攻克圣火登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在火炬研制过程中参与者是怎样攻克登顶难题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1年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联系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规定: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气象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大地震发生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伴随地震发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核辐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