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偷,被别人抓住后为自己辩解说:“偷盗的我是刚才的我,现在的我已不是刚才的我。”他的观点( )
A.属于辩证法,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 B.属于唯物论,看到了运动的客观性 |
C.属于诡辩论,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 | D.属于唯心论,夸大了意识的独立性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A.万事万物的总和 |
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
C.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
D.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 )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①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
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
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规律是
①可以创造出来的
②可以随意改变的
③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的
④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与朋友一起游南镇,一朋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他( )
①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对花的存在的反映
②认为花的存在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
③认为人对花的感觉离不开花的存在
④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第一性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④ |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的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