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
对合理想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合理的想象会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②合理想象是年轻人特有的
③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④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青年学生要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应该
A.先改造客观世界,后改造主观世界 |
B.先改造主观世界,后改造客观世界 |
C.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的改造主观世界 |
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而且还向全社会倡导“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的理念。实现“包容性增长”
①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②印证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体现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④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天文学家成功预测了 2009年7月22日 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完美的一次日全食,专家称此次日全食是在1991年至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真理就是科学的理性认识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
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基础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 | B.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
C.繁衍人自身的活动 | D.认识世界的探索性的活动 |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C.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ou),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肯定了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的加工 |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 B(2)(3)(4) C(1)(2)(4) D(1)(2)(3)(4)
2009年7月27—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要符合客观 |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C.要树立全局观念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而来。这个成语包含的哲理是( )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
C.对立统一的原理 | D.辩证否定的原理 |
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主体性 | B.自觉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客观现实性 |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经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对H1N1病毒的确诊过程体现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