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C.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D.

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

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

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

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

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

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 P H )和细胞核基因( D d )相关。现有该作物的 4 个纯合品种:① P d d (雄性不育)、② H d d (雄性可育)、③ H D D (雄性可育)、④ P D D (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

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

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

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 3 1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

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

C.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D.

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噬菌体 Φ X 174 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 D N A 分子,部分序列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 基因包含 456 个碱基,编码 152 个氨基酸

B.

E 基因中编码第 2 个和第 3 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其互补 D N A 序列是 5 G C G T A C 3

C.

噬菌体 Φ X 174 D N A 复制需要 D N A 聚合酶和 4 种核糖核苷酸

D.

E 基因和 D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存在部分重叠,且重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 A M )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 10 I L 10 ,促进 T A M 转变成可抑制 T 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 T 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节性 T 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

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

T A M 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

I L 10 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 T A M 间接促进 T 细胞活化和增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植物的叶形与 R 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该植物的植株甲和乙,二者R基因的序列相同。植株甲 R 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植株乙 R 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株甲和乙的 R 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

B.

植株甲和乙的 R 基因的序列相同,故叶形相同

C.

植株乙自交,子一代的 R 基因不会出现高度甲基化

D.

植株甲和乙杂交,子一代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

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

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

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药物 W 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

B.

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药物 W 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

D.

药物 W 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

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

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

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团队通过多代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 Y 染色体去除,获得 X O 胚胎干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

B.

获得 X O 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

X O 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

D.

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用于繁育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上部

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

+

+


齿叶海神草


+

+


羽叶二药藻

+

+

+

+

二药藻

+

+

+

+

海菖蒲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A.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

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

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

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

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

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