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错误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
B.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 |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证明DNA是“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可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以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而氨基酸、核苷酸、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细胞提供 |
C.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与细菌共同培养,再作观察并分析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1P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1 |
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规律 |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下图为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在小鼠体内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
B.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DNA混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C.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 |
D.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 |
以下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的2万多个基因平均分布在正常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
B.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
C.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 |
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
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B.遗传密码的简并有利于生物性状保持稳定 |
C.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RNA分子上 |
D.DNA分子的两条单链能平行的原因是碱基对长度相等 |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能够得到S型和R型两种细菌 |
C.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通过DNA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
D.在培养基中加入含35S的氨基酸可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地表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 |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
D.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中的DNA已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 |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C.S型细菌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D.该实验的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 |
下列是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
B.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C.19世纪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和差异性 |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