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
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 |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 |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
下列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食物网中,如果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该食物网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 |
B.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营养级的密度更大 |
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
D.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 |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
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⑥噬菌体
A.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DNA |
B.从结构上看,①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为原核生物 |
C.从代谢类型上看,①②为异养生物,③④为自养生物 |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 |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
D.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共形成一条食物链,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
B.②与①的比值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
C.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D.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出除③④外,还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
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 | B.②④ | C.只有② | D.只有①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 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 |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 |
B.生物种类越复杂,种群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必然都有利,对被捕食者必然都有害 |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定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