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
①生产者的遗传、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与右图所示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A.进行独立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 |
B.第一营养级生物和第二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比 |
C.酵母菌消耗等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氏比 |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比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
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 |
C.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
D.施放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若图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同化的能量 |
B.图中C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
C.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D.图中a值与c+d+e的值相同 |
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 | B.c>b>a | C.c=b>a | D.a>c=b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 )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是(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
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
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 |
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 |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定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 |
B.能量流动是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的 |
C.生态系统是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动 |
D.能量流动是双向的 |
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 |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 |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 |
D.B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