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
B.甲装置中A是蒸馏水,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
C.甲装置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大的杂质
D.乙装置分离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                  ;配制卤汤加酒的作用除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外,还能         。其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左右。
(2)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般________(填”会”或”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含量测定的原理是:在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的亚硝酸盐含量如图曲线所示,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B.用班氏试剂鉴定还原糖
C.PCR技术生产目的基因
D.制备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单细胞动物)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其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进而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错误的说法是(    )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二分裂的增殖方式来繁殖后代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核生物细胞内,大量DNA和蛋白质以及一些RNA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离。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获得纯度相对较高的DNA展开了实验探究。
(1)分离各种物质的基本思路是根据DNA和其他物质理化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图是从各种物质之间         的差异角度开展研究:
a、取鸡血细胞悬液10ml,加蒸馏水20ml,同时用玻璃棒         (填“轻轻搅拌”或填“快速搅拌”)。过滤,取滤液,转移到塑料材质的大烧杯中。
b、沿大烧杯内壁持续、缓慢地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用玻棒沿一个方向         (填“轻轻搅拌”或填“快速搅拌”),同时不断收集析出的物质。
下图是根据鸡血中几种物质的析出情况绘制的曲线,请据图分析:
c、如果只要收集纤维蛋白,可采取的措施是              
d、先用饱和度40%的硫酸铵溶液析出绝大部分纤维蛋白和大部分球蛋白,再在饱和度约为        的硫酸铵溶液中析出DNA(既保证DNA提取量较大又避免其他杂质过多),与此同时析出的物质还有         

(2)如果要进一步去掉其他杂质,尽可能提高获得的DNA纯度,可采取的两种办法有:
将DNA与球蛋白的混合物加入到           中,收集再次析出物;
          处理溶有DNA与蛋白质的溶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基编号
浓度/mg•L﹣1
m/%
n/个
6﹣BA
IAA
1
0.5
0
76.7
3.1
2
0.1
77.4
6.1
3
0.2
66.7
5.3
4
0.5
60.0
5.0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的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麦芽汁需要经过消毒灭菌,杂菌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3)经检测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2%则是用于____________。
(4)请分别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设为麦芽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有98%(质量分数)形成了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46)和其它发酵产物。设有500t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8%,发酵后最多能产生酒精浓度为3%(质量分数)的啤酒_______吨。
(6)题中的“白色泡沫”是指气体__________。该气体可使溴麝香草酚来水溶液由______变绿再变_____。
(7)酒精的检测:_______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______色。
(8)科研人员先后两次从发酵罐中取样,测得甲样液的pH值为5.1,乙样液的pH值为4.7。但忘记了取样的先后顺序,你认为先取的是______样液(填甲或乙)。
(9)科研人员经检测发现,发酵罐中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之比为3:13,则发酵罐中经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C6H12O6)占全部葡萄糖的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PCR的反应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步。整个PCR反应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前者由PCR仪自动控制,后者需靠________来维持。在PCR反应中由于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假设对一个DNA分子进行扩增,第一次扩增时某一模板链上发生碱基错配,则扩增若干次后检测所有DNA的扩增片段与原DNA相应片段不同的占________。
(2)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基本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尝试微生物接种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过程,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酸奶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检测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_色。
(2)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_。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     _。
(3)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
(4)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在制作时一般要加盐、酒,若加入的酒精浓度(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
(5)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检测试剂后颜色变为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表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      
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              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         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        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     
(2)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①的基因型为,②的基因型可能为        
(3)⑦、⑧所指的结构依次是         ;两者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因此可用于治疗____  __、________、干皮症等。
(2)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_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3)胡萝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的流程是:胡萝卜→____  _→干燥→___  __→过滤→_  _____→胡萝卜素。
(4)乙醚、四氯化碳和石油醚三种有机溶剂中,应选择石油醚来提取胡萝卜素,不选择乙醚的理由是________;不选择四氯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