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
(2)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3)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
(4)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 、 。
下图显示河流及养猪场的位置,在沿河的ABCD四处收集水样本经分析后,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1) 点的细菌种群最大,原因是 。
(2)地点A和地点B溶解氧浓度差别的原因是 。
(3)氨在地点B至D浓度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4)试根据题(3)的答案,提出由地点B至D,藻类种群的大小有何改变?并解释原因。
。
(5)若养猪场仍留在原处,请设计一种方案以减轻它所引起的水污染。
。
下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 结构。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某湿地公园中生存着多种植物:多种水草、荷、菖蒲、芦苇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园中的水草生长于中央区域,荷、菖蒲、芦苇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①上表中所含的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 。
②该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消灭蝗虫等“害虫”后,受影响最大的动物是表中的 。
(3)近年来,该公园管理中心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登革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传染给人,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请回答:
(1)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________中枢,最后会导致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________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prM抗体,参与该抗体产生过程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蚊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问题。研究发现雌性伊蚊与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交配产下的卵无法孵化。清除积水及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都能降低伊蚊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伊蚊的种群密度。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1 mm×1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 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呈“S”型增长,原因是 。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原因是 。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 ,丁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过程之处,还可来自于
。
(2)图2中,肉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中的 ,人类若圈养某种植食性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高食物的
利用率,即 (用序号表示)的比值。
(3)图2中的捕食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 功能,捕食关系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4)生态系统的K值又叫_______ ___,若该生态系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第二营养级种群密度时,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种群密度 (增大、不变、下降)。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103kJ/m2·y。
(3)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西瓜汁和梨汁比较,适宜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 。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 CaCO3的作用是 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
(3)生物实验中常用 试剂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____取样。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环境;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