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
A.多鞭毛虫和白蚁 | B.杜鹃和大苇莺 | C.华肝蛭和淡水螺 | D.赤眼蜂和玉米螟 |
分析下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
A.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
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C.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D.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
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
1920 |
1925 |
1930 |
1935 |
1940 |
1945 |
1950 |
数量(百只) |
130 |
200 |
398 |
990 |
1350 |
1290 |
1190 |
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期为(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下图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以下哪类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可能使图(1)转变为图(2) ( )
A.高的出生率 |
B.低的婴儿死亡率 |
C.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 |
D.高的老年死亡率 |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 t =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 __(一定、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 _ 。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1 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的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洋流方向的变化阻止了新种定殖,假定灭绝率仍然为每个世纪10%,岩礁的珊瑚生物多样性从50降到30种需要多长时间?
A.300年 | B.450年 | C.500年 | D.800年 E.1200年 |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要计算生活在岩礁上鱼的数目,捕了一个样本(数目为S1)并做了标记,然后释放了标记的样本鱼。1个月后,他又捕了1个样本(数目为S2)。发现其中有几条上次标记过的鱼(数目为S3)。下面哪一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N?
A.N=(S2×S3)/S1 |
B.N=(S1×S2×S3) |
C.N=(S1×S3)/S2 |
D.N=(S1×S2)/ S3 |
E.N(S2+S1)/S3
以下关于中学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B.用健那绿对解离和冲洗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染色,可以观察到线粒体 |
C.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后滴入菌母菌稀释液 |
D.在高倍镜下可以找到植物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年龄(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存活数(只) |
1000 |
801 |
789 |
776 |
764 |
734 |
688 |
640 |
571 |
439 |
252 |
96 |
6 |
3 |
死亡数(只) |
199 |
12 |
13 |
12 |
30 |
46 |
48 |
69 |
132 |
187 |
156 |
90 |
3 |
3 |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 |
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