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Na2S又称臭碱、硫化碱,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也常用于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
完成下列填空:
(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Na2S又称臭碱、硫化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结合你所学习过的其它离子反应分析,离子互换反应进行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向Na2S溶液中不断通入SO2,直至不再能吸收。其间看到溶液变浑浊,停止反应后溶液中含硫微粒为:S2O32-、HSO3-、H2SO3、HS-
(3)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
(4)关于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c(Na+) = c(S2O32-) + 2 c(HSO3-) + 2c(H2SO3) + 2 c(HS-)
b.c(Na+) + c(H+) =" 2" c(S2O32-) + c(HSO3-) + c(HS-) + c(OH-)
c.c(Na+) =" 2" c(H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铬是用途广泛的金属,但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的含铬工业废水。
I. 还原沉淀法处理含Cr2O72和CrO42,工业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CrO42Cr2O72Cr3+ 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2HCr2O72+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0,该溶液显           色。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常温下Ksp[Cr(OH)3] =6.0×10-31Ksp[Fe(OH)3]=4.0×10-38
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若溶液中c(Fe3+)=4.0×10-14 mol/L,溶液的pH值为             ,此时溶液中c(Cr3+)=              mol/L。
II.探究 CrO3的强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3)CrO3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有机物(如酒精)时,剧烈反应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CrO3被还原成绿色的Cr2(SO4)3.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rO3 +    C2H5OH+    H2SO4      Cr2(SO4)3+     CH3COOH+        
(4))CrO3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A
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有气泡产生
氯非金属性比碳强
B
向2mL 0.1mol/L MgCl2溶液中加入2 mL 1mol/L 的NaOH。观察到白色沉淀后加入2滴FeCl3,静置
出现红褐色沉淀
同温下
Ksp[Mg(OH )2]
>Ksp[Fe(OH)3]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D
分别将乙烯与二氧化硫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
两种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原理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某可逆反应而言,其平衡常数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
B.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C.属于放热和熵增加的反应,就更易自发进行
D.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都减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原因是                         
(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用相关的化学用语及文字表述回答。)
(2)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Cr3)降至10-5 mol/L时,溶液的pH应调至               
(3)实验证明,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困难。原因是                         
(提示:可以从粒子的电荷情况和电离平衡的移动两方面加以考虑)
(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是        (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Ksp[Cu(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25 ℃时,电离常数Ka(HF)=3.6×10-4mol·L-1,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Ksp(AgCl)=1.8×10-10Ksp(AgI)=1.O×10一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向1 L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C.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D.常温AgCl若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NaI浓度必须不低于 mol·L-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二氧化锰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氧化剂和催化剂,其主要制备方法是碳酸锰热分解,反应原理为2MnCO3(s)+O2(g)2MnO2(s)+2CO2(g)。经研究发现该反应过程为:① MnCO3(s) MnO(s) + CO2(g)  ②2MnO(s) + O2(g) 2MnO2(s)
(1)反应①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常数减小 B.MnCO3质量不变 C.CO2压强不变 D.MnCO3物质的量增加

(2)反应②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其H         0(填“>”、“<”、“=”)。
(3)某温度下,该平衡体系的总压强为P,C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和n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则碳酸锰热分解总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              (提示:用含P、n1n2 的字母表达, 分压 =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Ⅱ. 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

(4)已知:Ksp[Al(OH)3] =1×10-33,Ksp[Fe(OH)3] =3×10‾39,pH =7.1时Mn(OH)2开始沉淀,pH =9.4时Mg(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 欲使其浓度小于1×10-6 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右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结晶温度范围为           Ⅰ.           。Ⅲ. 二氧化锰也是电化学的重要材料。
(6)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 + 2MnO + 2H2O ="=" 2MnOOH + Zn(OH)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 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各种平衡。
(1) 氨水是中学常见碱
① 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常温下,0. 1 mol·L-1氨水pH为11
C.铵盐受热易分解    
D.常温下,0. 1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为5 
②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氨水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通入氨气                 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
(2)盐酸和醋酸是中学常见酸
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 滴定醋酸的曲线是            (填“I”或“II”)。
② 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                  
③V1和V2的关系:V1           V2(填“>”、“=”或“<”)。
④ 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为了研究难溶盐的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向2 mL 0.005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2 mL 0.005 mol·L-1  KSCN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1 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 mol·L-1Fe(NO3)3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
3 mol·L-1  AgNO3溶液。
现象a                ,溶液红色变浅。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
3 mol·L-1  K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已知:ⅠAgSCN是白色沉淀。
Ⅱ相同温度下,Ksp(AgI)= 8.3×10‾17,Ksp (AgSCN )= 1.0×10‾12
① 步骤3中现象a是                         
② 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步骤4的实验现象                        
③向50 mL 0.005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50 mL0.005 mol•L‾1  KSCN溶液,混合后溶液中Ag+的浓度约为               mol•L‾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下,将Fe(OH)3(s)Cu(OH)2(s)分别置于蒸馏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金属阳离子浓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sp[Fe(OH)3]>Ksp[Cu(OH)2]
B.c、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 与c(OH-) 乘积不相等
C.Cu(OH)2在c点比在d点代表的溶液中溶解程度小
D.加适量浓NHH2O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现有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晶体,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照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Fe3+
Fe2+
Cu2+
开始沉淀的pH
1.9
7.0
4.7
完全沉淀的pH
3.2
a
6.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就达到完全。已知Fe(OH)2的Ksp约为1.0×10﹣15,则a=         
(2)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               ,X应选择           
A.K2Cr2O7   B.浓HNO3   C.H2O2   D.KMnO4
(3)加入的物质Y是          
(4)设计实验从溶液Ⅲ中获得纯净的CuCl2•2H2O。简要描述实验步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H]=1.0×10-13mol·L
B.加入Na2CO3固体,可能生成沉淀
C.所加的烧碱溶液pH=13.0
D.所得溶液中的[Mg2]=5.6×10-10mol·L-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H2SO4,②熔融硫酸钠,③ NH3•H2O,④ CO2,⑤碳酸钙,⑥ CH3COOH,⑦氯气,⑧石墨.
(2)某温度下,将50mL 0.2mol/L MgCl2溶液与50mL 0.2 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经判断:      (选填有或无)沉淀生成,依据是                 (已知此温度下KSP[Mg(OH) 2]=1.810
(3)常温下,0.l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仅根据题中图示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A
B
C
D
 
图示

 



结论
HB为弱酸
HF为弱电解质
溶解度:AgI<AgCl
正反应 △H>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探究沉淀溶解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