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浓、稀硝酸溶解等量的两份铜粉,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较少的是_________硝酸(填“浓”或“稀”),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 800时,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和1molO2发生反应,2NO(g)+O2(g)2NO2(g),经5min达到平衡,测得c(NO)="0.5" mol/L,并放热QkJ。5min内 v(O2)=___________。
②该条件下,2NO(g)+O2(g)2NO2(g)的△H=     
③若向平衡混合物中再充入NO、NO2各1mol,此时v    v(填“>”、“=”或“<”)。
④若向平衡混合物中仅充入lmolNO2,平衡向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
动。达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染料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的NO2,可以在强碱性条件下加入铝粉除去(反应过程中无气态产物生成。加热反应后的溶液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逸出)。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对海水中的氧化。将持续通入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氧化成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为探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3),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浓度和体系,结果见图14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 反应后
第1组
+
5.2
11.0
第2组
+ +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升高的原因是
②图13中的。由生成的过程能显著提高的转化率,原因是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后,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
A.减小     B.减小     C.不断生成      D.增加
(4)据图14,计算3~18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气()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与进行高温重整制备,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285.8和-283.0,则生成1(标准状况)所需热量为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的分解反应为。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到14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时的平衡常数=

②比较第2反应温度(2)与第8反应温度(8)的高低:(2)(8)
(填"<"、">"或"="),
③若12时反应于温度(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
④比较产物在2-3、5-6和12-13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的大小

⑤比较反应物在5-6和15-16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v(15-16)(填"<"、">"或"="),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上可以利用废气中的CO2为原料制取甲醇,其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常温常压下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molCO(g)+1mol H2O(l)

 



1molCO(g)+2mol H2(g)

 



1molCH3OH(l)

 



1molCO2(g)+1mol H2(g)

 

写出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                _。
该反应的△S____0(填“>”或“<”或“=”),在 ______情况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如果上述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该反应__      (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      (选填编号)。
A.3v(H2)=v(CO2)        B.C(H2) = C(CO2)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压强不变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4.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2.0g/L,在这段时间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过程中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右图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L,请画出t1后c(CO2)随时间t变化趋势曲线(t2达到新的平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 + 5H2C2O4 + 3H2SO4=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3 mol/L
稀硫酸
0.05mol/L KMnO4溶液
1
3.0
2.0
2.0
3.0
1.5
2
2.0
3.0
2.0
3.0
2.7
3
1.0
4.0
2.0
3.0
3.9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若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3 mol/L
稀硫酸
0.05 mol/L KMnO4溶液
4
3.0
2.0
2.0
3.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4)工业上可用电解K2MnO4浓溶液的方法制取KMnO4,则电解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总方程式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CO2与CH4的反应使之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①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②2H2(g)+O2(g)=2H2O(g) △H=-484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
则CH4(g)+CO2(g)2CO(g)+2H2(g) △H=  kJ·mol-1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P1、P2、 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  
‚在压强为P4、1100℃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用CO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3)CO和H2在工业上还可以通过反应C(s)+H2O(g) CO(g)+H2 (g)来制取。
①在恒温恒容下,如果从反应物出发建立平衡,可认定平衡已达到的是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且保持不变

② 在某密闭容器中同时投入四种物质,2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有1mol H2O(g)、1mol CO(g)、
2.2molH2(g)和一定量的C(s),如果此时对体系加压,平衡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第5min时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画出2~5min内容器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曲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SO2(g)+ O2 (g)  2 SO3 (g)是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下表是原料气按V(SO2):V(O2):V(N2)=7:11:82投料,在1.01×105Pa时,不同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

温度/℃
400
500
600
SO2转化率/%
99.2
93.5
73.7

(1)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400℃,1.01×105Pa时,将含10 mol SO2的原料气通入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3)硫酸厂尾气(主要成分SO2、O2和N2)中低浓度SO2的吸收有很多方法。
①用氨水吸收上述尾气,若SO2与氨水恰好反应得到碱性的(NH4)2SO3溶液时,则有关该溶液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 + c(NH3•H2O)=" 2[c()+" c()+ c(H2SO3)]
b. c()+ c(H+)=" c()+" c()+ c(OH-)
c. c()> c() > c(OH-) > c(H+)
②用 MnO2与水的悬浊液吸收上述尾气并生产MnSO4
i. 得到Mn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ii.该吸收过程生成MnSO4时,溶液的pH变化趋势如图甲,SO2吸收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

图甲中pH变化是因为吸收中有部分SO2转化为H2SO4,生成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由图乙可知pH的降低______SO2的吸收(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知识做更加深入的了解,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即使同一物质也可能被划在不同的类别中。现有如下物质①MgCl2②HCl  ③SO④ NO2 ⑤K2CO3 ⑥ Cl2 ⑦CaO ⑧ NaOH
请根据下列标准,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
(1)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是           (填代号,下同)。
(2)只含共价键且为非电解质的是             
(3)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Ⅱ.向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如图所示是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写出该密闭容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其原因是____                 
(3)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是             
A.该容器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A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的物质的量相同;
C.该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与C的物质的量相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200mL 6mol·L-1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CaCO3,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OE段的反应速率为v1,EF段的反应速率为v2
FG段的反应速率为v3,则 影响v1、v2、v3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氯化钾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加入CaCO3的质量为           。
(4)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则EF段用盐酸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Cl)=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 CH3OH(g)+H2O(g)+49kJ。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a,b,c,d括号内数据表示坐标.
(1)0~a,a~b,b~c,c~d四段中,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 ,该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多少?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时多少?(请按计算题格式在答题卡上作答)
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硅是信息产业、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的基础材料。锌还原四氯化硅是一种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制备硅的方法,该制备过程示意图如下:

(1)焦炭在过程Ⅰ中做     剂。
(2)过程Ⅱ中Cl2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3)整过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
①SiCl4遇水剧烈水解生成SiO2和一种酸,反应方程式为                
②干燥Cl2时从有利于充分干燥和操作安全的角度考虑,需将约90℃的潮湿氯气先冷却至12℃,然后再通入浓H2SO4中。冷却的作用是                        
(4)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400℃~756℃,SiCl4(g)+2Zn(l)Si(S)+2ZnCl2(l)  △H1<0
反应②:756℃~907℃,SiCl4(g)+2Zn(l)Si(S)+2ZnCl2(g)  △H2<0
反应③:907℃~1410℃,SiCl4(g)+2Zn(g)Si(S)+2ZnCl2(g)  △H3<0
i.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ii. 对于上述三个反应,下列说明合理的是           
a.升高温度会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还原过程需在无氧的气氛中进行
c.增大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d.Na、Mg可以代替Zn还原SiCl4
(5)用硅制作太阳能电池时,为减弱光在硅表面的反射,可用化学腐蚀法在其表面形成粗糙的多孔硅层。腐蚀剂常用稀HNO3和HF的混合液。硅表面首先形成SiO2,最后转化成H2SiF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iO2转化为H2SiF6的过程                     
Ⅱ.(1)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为akJ·mol-1,bkJ·mol-1,ckJ·mol-1,工业上利用天燃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CO、H2),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三种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的顺序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 Pa、反应时间1 h):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 mol)
4.8
5.9
6.0
2.0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N2(g)+6H2O(l) 4NH3(g)+3O2(g)ΔH=a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__0;ΔS________0,(填“>”、“<”或“=”)
(2)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 .4 kJ·mol1
2H2(g)+O2(g) ===2H2O(l)    ΔH =-571.6 kJ·mol1
则2N2(g)+6H2O(l)===4NH3(g)+3O2 (g) ΔH=________kJ·mol1
(3)从323 K到353 K,氨气的生成量减少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 .4 kJ·mol1,分别研究在T1、T2和T3(T1<T2<T3)三种温度下合成氨气的规律。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N2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N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与N2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X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②a、b、c三点H2的转化率最小的是________点、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
③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30 mol N2(g)和0.8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7。该条件下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全国各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其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氮、硫的氧化物(PM2.5直径接近2.5×10-6m,1纳米=10-9m),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进行研究、处理意义重大。
(1) 下列关于PM2.5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c.少开私家车,尽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2) 取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得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平均
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4+
SO42-
NO3-
Cl-
浓度/ mol/L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该试样的酸碱性为       ,其pH=      
(3)对汽车尾气中的NOx进行研究
①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②汽车尾气系统中装有催化转化器,可将NOx还原成N2排出,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ⅰ N2(g) +O2(g) 2NO(g) △H=+180.5kJ·mol-1 
ⅱ  2C(s)+ O2(g)2CO(g) △H ="-" 221.0 kJ·mol-1
ⅲ C(s)+ O2(g) CO2( g) △H ="-" 393.5 kJ·mol-1
温度升高,反应ⅲ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写出NO(g)和CO(g) 反应生成N2(g) 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4)将工厂废气中产生的SO2通过下列流程,可以转化为有应用价值的硫酸钙等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②生产中,向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           
③检验经过反应Ⅲ得到的氨态氮肥中SO42-所用试剂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Ⅱ、2013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             0(填“>”、“<”)。
②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若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1=-867 kJ/mol
2NO2(g) N2O4(g) ΔH2=-56.9 kJ/mol
写出CH4 (g)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 (g)和H2O (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右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尾气是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研究控制汽车尾气成为保护环境的首要任务。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反应:N2(g) + 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 ℃时,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6.5 molN2和7.5 molO2,在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是5 mol。
①5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 (NO) =                ;在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②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压强
c.正反应速率             d.单位时间内,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
(2)H2或CO可以催化还原NO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N2(g) + O2(g) = 2NO(g)   ΔH =" +180.5" kJ·mol-1
2H2(g) + O2(g) = 2H2O(l)   ΔH =" -571.6" kJ·mol-1
则H2(g)与NO(g)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NO(g) + 2CO(g)2CO2(g) + N2(g) 中NO的浓度[c(NO)]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① 该反应的ΔH       0 (填“>”或“<”)。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 ,在下图中画出c(NO) 在T1、 S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