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ⅠA族元素 |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s2的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 |
C.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 |
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xns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x+y |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
B.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
C.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24p3 |
D.羟基的电子式: |
按电子排布,可以把周期表中的元素划分成几个区( )
A.4个 | B.5个 | C.6个 | D.7个 |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四种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为10,且它们分别属于连续的四个主族;四种元素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X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四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在第二周期 |
B.W所在主族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或8,不可能为18 |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反应 |
D.工业上获得X、Y单质的方法主要是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 |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l2与Cl2氧化能力相近,二者互为同位素 |
B.Se与Se所含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
C.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D.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
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2H4 |
C2H6 |
C2H6O |
C2H4O2 |
C3H6 |
C3H8 |
C3H8O |
C3H6O2 |
C4H8 |
C4H10 |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70 |
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3、+5、-3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 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 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YX、ZX2、WX3都是酸性氧化物 |
B.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弱 |
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 >rZ >rW >rX |
D.元素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弱 |
下列情况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同主族时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
B.X2+H22HX ,Y2+H22HY |
C.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X比Y强 |
D.X的单质能将Y从NaY溶液中置换出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235U与238U的相互转化 |
C.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
钚()是制造威力更大原子弹的良好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94 | B.质子数为94 | C.质量数为239 | D.中子数为94 |
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M同一主族,Z+、W3+和Y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M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 B.离子半径:W3+>Y2- |
C.原子序数:X+M>Y+W | D.单质沸点:M>Z>Y |
乙醇分子中不同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的键不正确的是
A.在Cu催化作用下和O2反应时键①⑤断裂 |
B.和氢溴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
C.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
D.和浓硫酸加热到170℃,键②⑤断裂 |
SO42-中存在一种特殊的π键,它是由配位氧原子p轨道上的孤对电子与中心硫原子的空3d轨道发生肩并肩重叠而形成,称为d-pπ键。下列微粒可能含有d-pπ键的是( )
A.PO43- | B.CCl4 | C.NO3- | D.SiH4 |
原子结构模型的简历和发展与科学实验紧密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道尔顿发现原子——“实心球”模型 |
B.汤姆逊发现电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
C.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模型 |
D.玻尔解释氢原子光谱——“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