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
分离水和酒精 |
用铵盐和碱制取NH3 |
用排空气法收集NO2 |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装置 或 仪器 |
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MnO4-、Mg2+、SO42- | B.K+、Na+、Cl-、CO32- |
C.Zn2+、Al3+、NO3-、Cl- | D.Na+、Fe2+、NO3-、SO4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
B.N2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
C.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铁罐贮存浓硫酸 |
D.Cl2与石灰乳反应可以制得含氯漂白剂 |
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 | B.溶液未冷却即注入容量瓶中 |
C.容量瓶可长期存放溶液 | D.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B.过氧化钠可做航天员的供氧剂 |
C.金属钠有强还原性,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但不能析出金属铜 |
D.为使面包松软可口可用碳酸氢钠做发泡剂 |
为了使Al2(SO4)3中的Al3+完全沉淀,适宜用到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 B.Ba(OH)2溶液 | C.氨水 | D.BaCl2溶液 |
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
C.将氯水长期放置,黄绿色消失 |
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
在汽车排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可有效减少CO和NOx的排放,催化装置内发生反应为:NOx+CO
N2+CO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物质的量N2和CO2中,共用电子对的个数比为3:4 |
B.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有N和C元素 |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D.当x=2时,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为4mol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
B.200mL1mol/L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NA |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
a中的物质 |
b中的物质 |
c中收集的气体 |
d中的物质 |
A |
浓氨水 |
CaO |
NH3 |
H2O |
B |
浓硫酸 |
Na2SO3 |
SO2 |
NaOH溶液 |
C |
稀硝酸 |
Cu |
NO2 |
H2O |
D |
饱和食盐水 |
MnO2 |
Cl2 |
NaOH溶液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或对应的方程式 |
A |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
CO32-+2H2OH2CO3+2OH- 溶液呈碱性 |
B |
酸雨样品在空气中放置pH减小 |
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2SO32-+O2=2SO42- |
C |
“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
2ClO-+CO2+H2O=2HClO+CO32- |
D |
用加热法除去NaOH固体中混有的NH4Cl固体 |
NH4ClNH3↑+HCl↑ |
已知:2SO2 (g) + O2 ═ 2SO3 (g) △H = ﹣196.6kJ•mol﹣1 , 2NO (g) + O2 ═ 2 NO2(g) △H = ﹣ 113.0kJ•mol﹣1.则反应 NO2 (g) + SO2 (g) ═ SO3 (g) + NO (g) 的 △H=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的名称是 ;乙装置的名称是 ;Zn为 极;Pt为 极.
(2)写出电极反应式:Cu极 ;C极 .
(3)若乙中溶液不变,将其电极都换成铜电极,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无变化”).
(4)若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中溶液的pH将 .
如图表示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外界条件影响导致平衡移动的曲线,根据判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
B.减小压强,同时降温 |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剂 |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