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
A.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 |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
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K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遵从楞次定律,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
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g′:g=4:1 | B.g′:g=10:7 |
C.v′:v= | D.v′:v= |
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
A.GMm(﹣) | B.GMm(﹣) |
C.(﹣) | D.(﹣) |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取得巨大成就.卫星发射过程中,假设地~月转移轨道阶段可以简化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在适当的位置P点火,进入Q点后被月球俘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半径为R,“嫦娥二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从发射“嫦娥二号”到在绕月轨道上正常运行,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Q点启动火箭向运动方向喷气 |
B.在P点启动火箭向运动方向喷气 |
C.“嫦娥二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D.“嫦娥二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研究发现,月球的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差不多相等,航天飞机分别贴近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飞行,下列哪些物理量的大小差不多相等的是( )
A.线速度 | B.角速度 | C.向心加速度 | D.万有引力 |
如图所示,一航天器围绕地球沿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两点分别是航天器运行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航天器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该航天器
A.由近地点A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B.由近地点A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C.在近地点A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远地点B的加速度
D.运动到A点时其速度如果能增加到第二宇宙速度,那么它将不再围绕地球运行
据天文学观测,某行星在距离其表面高度等于该行星半径3倍处有一颗同步卫星。已知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相等,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周期为T,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为
A.3T | B.4T | C.8T | D. |
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
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小 |
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 |
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 |
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 |
若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如果在月球上( )
A.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B.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为 |
C.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大运行速度为 |
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小周期为2π |
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如图所示,图中标明了飞船相继飞临赤道上空所对应的地面的经度。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半径为r1,地球同步卫星飞行轨道半径为r2.则∶等于
A.1∶24 | B.1∶156 |
C.1∶210 | D.1∶256 |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由A点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轨道的近月点B与空间站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前必须点火减速 |
B.月球的质量为 |
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来处理。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两者相距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试求:
(1)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
(2)若该实验中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观测,且。为了理解T观测 与T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这种暗物质。若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2013年10月13日航天员在绕地球圆周运动的神舟六号上进行了预定的科学试验.下面是一中学生设想在太空中的飞船里进行的高中物理部分实验,可行的是( )
A.用悬挂钩码法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的关系 |
B.用弹簧秤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C.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
D.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b、c绕地球道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1.2km/s |
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 |
C.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
D.卫星a和b下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 |
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以来,为了满足通讯、导航、气象预报和其它领域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又发射了许多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A为近地卫星,卫星B为地球同步卫星,它们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卫星A距地面高度可忽略不计,卫星B距地面高度为h,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卫星A与卫星B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2)卫星A与卫星B运行周期之比;
(3)卫星A与卫星B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