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力学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的认识
物理研究方法
位移与路程
时间与时刻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竖直上抛运动
物理学史
相互作用、力与机械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重心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力的分解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平动与转动
力矩和力偶
力矩的平衡条件
常见的传动装置
常见的承重结构及其特点
刚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影响稳度的因素
机械
胡克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与质量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象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力学单位制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从受力确定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从运动确定受力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平抛运动
抛体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离心现象
开普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人造卫星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同步卫星
动量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反冲
机械能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动能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 伯努利方程
*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单摆和单摆的回复力
单摆的周期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 相位
热学
分子热运动和热机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扩散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
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的内能
温度和温标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
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有序、无序和熵
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
估测油酸分子大小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内能的不同利用方式
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与后果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效率
活塞式内燃机
致冷原理
冷暖两用空调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小影响的方法
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晶
液体的表面张力
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普适气体恒量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相对湿度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封闭气体压强
半导体
纳米材料
电磁学
电场
元电荷、点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电子的比荷
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与电场力
电场线
点电荷的电场
匀强电场
电场的叠加
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
等势面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现象的解释
静电屏蔽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的原理
射线管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电容器与电容
常见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电路与恒定电流
电流、电压概念
欧姆定律
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多用电表的原理及其使用
导体的电阻
电阻定律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伏安法测电阻
电功、电功率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简单的逻辑电路
集成电路的作用
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灯变暗的原因
微波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录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常见家用电器技术参数的含义及其选用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识别
家用电器故障原因判断
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废旧电器的处理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几种常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平行通电直导线间的作用
安培定则
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力
左手定则
安培力的计算
洛伦兹力
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计算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应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电表原理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
楞次定律
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自感现象的应用
* 涡流现象及其应用
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
电磁灶的结构和原理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
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
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
交流电的平均值及其应用
感抗和容抗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电能的输送
提高输电电压对减少输电损耗的作用
三相交变电流
三相电流的线电压、相电压
三相四线制及其线电压和相电压
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 感应电动机原理
机械波
波的形成和传播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声波
超声波及其应用
声音的共鸣
声波的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电磁场、电磁波及电磁技术
电磁场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的不同传播特点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
电视、广播和电视机的工作模式
电视机的主要结构
电视、广播技术的新进展
高清晰度电视与普通电视的主要区别
家用电脑的组成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信息传播、处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电磁振荡
光学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及其测定
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颜色及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
照相机
3D电影的原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电磁本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
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红外线遥控
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及其应用
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
黑体和黑体辐射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量子化现象
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概率波
光电效应
光子及其动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 不确定性关系
康普顿效应
原子物理学与相对论
原子、原子核与核技术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原子核的组成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核力的性质
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重核的裂变
轻核的聚变
受控聚变反应
可控热核反应
链式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核反应堆
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恒星的演化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同时的相对性
*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 长度的相对性
* 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
* 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
* 广义相对论简介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 宇宙概观
实验
物理实验基础
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游标卡尺的使用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示波器的使用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力学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
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
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研制水“火箭”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电学实验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研究平行板电容器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光学实验及其他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α粒子散射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测光强
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等腰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 a b = a c ;一平行于bc边的细光束从ab边射入棱镜,在bc边反射后从ac边射出,出射光分成了不同颜色的两束,甲光的出射点在乙光的下方,如图所示。不考虑多次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光的波长比乙光的长

B.

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高

C.

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甲光比乙光的大

D.

该棱镜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

E.

在棱镜内be边反射时的入射角,甲光比乙光的大

(2)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的两列简谐横波PQ的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5cm,波长均为8m,波速均为4m/s t = 0 时刻,P波刚好传播到坐标原该处的质点将自平衡位置向下振动;Q波刚好传到 x = 10 m 处,该处的质点将自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两列波相遇。

(i)在答题卡给出的坐标图上分别画出PQ两列波在 t = 2 . 5 s 时刻的波形图(用虚线,Q波用实线);

ii)求出图示范围内的介质中,因两列波干涉而振动振幅最大和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在一汽缸中用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发生下列缓慢变化过程,气体一定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过程是(

A.

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

B.

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C.

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

D.

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E.

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2)一高压舱内气体的压强为1.2个大气压,温度为17℃,密度为 1 . 46 k g / m 3

i)升高气体温度并释放出舱内部分气体以保持压强不变,求气体温度升至27℃时内气体的密度;

ii)保持温度27℃不变,再释放出舱内部分气体使舱内压强降至1.0个大气压,求舱内气体的密度。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全国甲卷)
  • 更新:2023-12-1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类比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1)情境1: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除受到重力作用外,还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 f = kv k为常量)的作用。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用方程 G - kv = m Δv Δt (①式)描述,其中 m 为物体质量, G 为其重力。求物体下落的最大速率 v m

(2)情境2: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为 E ,线圈自感系数为 L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 。闭合开关 S ,发现电路中电流 I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与情境1中物体速率 v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类似。类比①式,写出电流 I 随时间 t 变化的方程;并在图2中定性画出 I - t 图线。

(3)类比情境1和情境2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完成下表。

情境1

情境2

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更新:2023-07-2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下端挂一小球,小球静止。现将小球向下拉动距离A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小球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经 T 8 时间,小球从最低点向上运动的距离_____ A 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T 4 时刻,小球的动能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

(2)如图所示,一种光学传感器是通过接收器Q接收到光的强度变化而触发工作的。光从挡风玻璃内侧P点射向外侧M点再折射到空气中,测得入射角为 α ,折射角为 β ;光从P点射向外侧N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并被Q接收,求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临界角 θ 的正弦值表达式。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卷)含答案与解析
  • 更新:2023-06-0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在高空飞行的客机上某乘客喝完一瓶矿泉水后,把瓶盖拧紧。下飞机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了,机场地面温度与高空客舱内温度相同。由此可判断,高空客舱内的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机场地面大气压强:从高空客舱到机场地面,矿泉水瓶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方便抽取密封药瓶里的药液,护士一般先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气体到药瓶里后再抽取药液,如图所示,某种药瓶的容积为0.9mL,内装有0.5mL的药液,瓶内气体压强为 1 . 0 × 10 5 Pa ,护士把注射器内横截面积为 0 . 3 cm 2 、长度为 0 . 4 c m 、压强为 1 . 0 × 10 5 Pa 的气体注入药瓶,若瓶内外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求此时药瓶内气体的压强。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卷)含答案与解析
  • 更新:2023-06-0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物理--选修3-3]

(1)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最多选3个)。

A.

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

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

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

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

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2)一热气球体积为 V ,内部充有温度为 T a 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 T 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 T 0 时的密度为 ρ 0 ,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i)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ii)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iii)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 m 0 ,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10-0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物理--选修3-3]

(1)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初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最多选3个)。

A.

在过程ab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

在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

在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

在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

在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2)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左)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 K 1 K 2 K 1 长为 l ,顶端封闭, K 2 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 M 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 M K 2 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 K 2 中水银面与 K 1 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 K 1 ,且 K 1 中水银面比顶端低 h,如图(右)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 K 2 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 K 1 K 2 的内径均为 d M 的容积为 V 0 ,水银的密度为 ρ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待测气体的压强;

(ii)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10-0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如图,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xOy平面)向里的磁场。在 x 0 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0 x < 0 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λ B 0 (常数 λ > 1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 q ( q > 0 ) 的带电粒子以速度 v 0 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向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沿x轴正向时,求(不计重力)

(1)粒子运动的时间;

(2)粒子与O点间的距离。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10-0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物理一一选修3-3]    

(1)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首先需将纯油酸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中为了测量出一滴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可以________。为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2)如图,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高度为2.0 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2.0 cm。若将细管倒置,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且无水银滴落,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知大气压强为76 cmHg,环境温度为296 K。

(i)求细管的长度;

(ii)若在倒置前,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直到水银柱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求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如p-V图所示,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 1、T 2、T 3。用N 1、N 2、N 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 1________N 2, T 1________T 3, T 3, N 2________N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2 SS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容器平放在地面上,汽缸内壁光滑。整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平衡时,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0V 0 , 氢气的体积为2 V 0 , 空气的压强为 p。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求:

(i)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ii)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一质量为m=2000 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100 m处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可简化为图(a)中的图线。图(a)中,0~t 1时间段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所受阻力已忽略,汽车仍保持匀速行驶),t 1=0.8 s;t 1~t 2时间段为刹车系统的启动时间,t 2=1.3 s;从t 2时刻开始汽车的刹车系统稳定工作,直至汽车停止,已知从t 2时刻开始,汽车第1 s内的位移为24 m,第4 s内的位移为1 m。

(1)在图(b)中定性画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后汽车运动的 v- t图线;    

(2)求 t 2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3)求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 t 1~ t 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司机发现警示牌到汽车停止,汽车行驶的距离约为多少(以 t 1~ t 2时间段始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替代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 , 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2)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股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 l 1=18.0 cm和 l 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Ⅲ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1)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动的动能

D.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2)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上端开口.汽缸壁内有卡口a和b,a、b间距为h.a距缸底的高度为H:活塞只能在a、b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己知活塞质量从为m,面积为S.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0 , 温度均为T0 , 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汽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到达b处。求此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 f 4 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回答下列问题

(1)f 4=________ N;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 f - m 图线;    

(3) f 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为 f =________, f - 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________;    

(4)取 g = 9 . 8 m / s 2 ,由绘出的 f - m 图线求得 μ =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物理--选修3-3]

(1)氧气分子在 0 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

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

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 100 时的情形

D.

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

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 0 400 m / s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2)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 K 2 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 K 1 K 3 ,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 K 2 K 3 ,通过 K 1 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 0的3倍后关闭 K 1 .已知室温为27℃,汽缸导热.

(i)打开 K 2 ,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ii)接着打开 K 3 ,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iii)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Ⅰ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高中物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