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
①2008年12月13日,周六。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不到7点,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②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只是经过简单改装。部长们坐公务舱,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8点,专机准时起飞,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
③不一会儿,旁边几位记者开始忙碌起来。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我立即抢占有利位置,希望离总理近些。果然,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亲切地同大家握手。对记者们,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总理问:“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我连忙举手说:“总理,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可惜时间太短,还不到一天,太遗憾了。”温总理笑道:“你下次可以再来嘛。不过,跟我出访很累,就像急行军。”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回到北京要到半夜了。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大家辛苦了!”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
④东京时间11点20分,专机降落在福冈机场。舷梯旁华侨华人和日本青少年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鼓乐齐鸣欢迎温总理。
⑤在新大谷饭店匆匆吃过午饭,我就跟随温总理开始了“急行军”。
⑥下午1点,在新大谷饭店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然后乘车前往太宰府市。
⑦2点,在九州博物馆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⑧3点,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⑨5点10分,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⑩5点20分,会见三国青少年代表。
⑾6点10分,共同会见记者。
⑿6点45分,出席麻生首相的欢迎宴会。
⒀随着温总理的活动,我同中外记者一道随领导人不断转换场地,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会见、会议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利用转场间隙,火速给我们吹风。记者们争分夺秒,编辑消息,传输文字和音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饿了渴了就用自带的饼干和瓶装水充饥。
⒁晚上8点20分,三国领导人结束了所有正式活动。麻生首相作为东道主把温总理送到九州博物馆门口。两人握手道别后,麻生首相见温总理并没有上车离去,有些诧异。温总理告诉他还要到另一个大厅去看望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两人会心地笑了。
⒂温总理同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即席讲话。此时,从离开北京算起,总理已经整整11个小时没有休息了。由于长时间讲话,嗓子有些沙哑,但话语仍然是那样铿锵有力、动人心弦。大家对总理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围着总理久久不愿散开。
⒃在去机场的路上,夜色已浓,天下起了雨,路人稀少。快到停机坪时,忽然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呼喊:“总理辛苦了!总理辛苦了!总理辛苦了!”原来是一大群热情的华侨华人打着雨伞或穿着雨披,等候着为总理送行。总理连忙下车,冒着霏霏细雨快步走向人群,同大家一一握手话别,此时我看见华侨华人的脸上已是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了。
⒄午夜11点20分,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据了解,专机出国当日往返在国航历史上还是首次。
(摘自《200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报道对象是温总理,为什么用一个段落(第⒁段)来写记者?
最后加上“据了解,专机出国当日往返在国航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样一句话,有何用意?
本文写了温总理出访中的许多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
婴 宁 
  ①宝玉在大观园里有如众星捧月,万花丛中一片绿叶,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直到碰到龄官的钉子。
  ②一日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给自己唱戏文,遭到龄官的拒绝,因和别的女孩子玩惯了的,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冷遇唐突和弃厌,便觉得讪讪地。后看到贾蔷和龄官的情形,才突然感悟到情缘各有分定,贾蔷才是龄官心中的“宝玉”,原来自己并不能得所有人的眼泪。
  ③宝玉怏怏地回至怡红院中,和袭人黛玉长叹,因为前两天才和袭人说到:趁你们在,我此时就死了,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④如今看到龄官和贾蔷二人,宝玉便和袭人黛玉说道:“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袭人昨夜不过是些玩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不可十分妄拟。
  ⑤此时的宝玉,虽和黛玉心意已知,两情暗许,但情缘分定自是天意,非人力可为,和黛玉的情缘不知可否如愿?只能听凭上天的安排。
  ⑥后从芳官处得知了藕官烧纸的缘由,芳官笑道:“藕官是小生,祺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祺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⑦如果说龄官让宝玉感悟到情缘皆有分定,是天意;而藕官的作为却对宝玉有直接的影响:黛玉去世,宝玉宝钗成亲,木石前盟终被金玉良缘代替,天意安排给宝玉的缘分是宝钗。尘缘如梦,宝玉空对着宝钗,心中却不忘黛玉,虽说是与宝钗相敬如宾,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诚如藕官所言,娶新不忘旧,有情人未成眷属,人生有遗憾,宝玉念念不忘黛玉,则是人为,黛玉泉下有知,该当庆幸,想必她也不希望宝玉孤守一世,自己无力也无缘与宝玉相偕一世,而身处红尘中的宝玉仍有大节大理要守,有许多的无奈,那么就让宝钗来替自己陪伴宝玉吧。
 ⑧心中不忘木石前盟,尘世续的却是金玉良缘,美中不足今方信。
 ⑨黛钗这两个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幻境中警幻使其合二为一,并许配于宝玉。而尘世中却分而为两个女子,可知宝玉不管最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
下列表述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宝玉怏怏不乐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众星捧月的,可在龄官那里却碰了钉子。
B.宝玉对藕官烧纸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是因为藕官的做法符合自己的个性,既表明宝玉是性情中人,又说明他不拒绝现实中的美好。
C.文中藕官烧纸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认为世间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感情,人应该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不该死守旧情。
D.宝玉在龄官那里碰了钉子引发了自己在众女子心中的地位危机,这使他对这些女子大为不满。

文中最后作者说:“可知宝玉不管最终与钗黛哪个偕首,也会有遗憾。”根据文意,此处的“遗憾”分别是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龄官、藕官对宝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四所高校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那些新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给了他们无限的美好遐想。但是,真实的大学校园,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幸福乐园,这里的生活一样紧张忙碌,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成为部分大学生一生不能承受之重。
人们对大学生活美好的设想未能让人们对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心理疾病频发,有时还会酿成严重后果。今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学生坠楼身亡,此前不久.人民大学一名博士生也选择了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年年初,华南农业大学曾在十天内发生四起学生自杀事件。仅去年一年,北京高校就有超过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十分突出。大学生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仅仅表现为自杀这一种形式,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探求大学生所面临压力的成因,帮助大学生健康、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渤海大学商学院学生于今年初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就业、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这四方面压力占大学生目前所面临压力的88.6%。在学习方面,有83.9%的学生感到日常学习有压力,另有80.5%的学生感到考试前有压力。感觉日常学习比较紧张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比辕优异,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日常学习很轻松。在面对考试的态度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考前都比较紧张,成绩较好的学生感觉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考前感觉很轻松。因此,作为家长,如果子女反映大学生活比较轻松的话,那就该留心一下他的学习成绩了。
在就业方面,有84.3%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而有36.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的月薪达到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心理压力。在期望的月薪标准上.男女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女生期望的月薪标准普遍低于男生,这反映出女生在就业问题上可能面临比男生更大的压力。另外,有61%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会对自己产生压力: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对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父母是事业单位职员,他们的期望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动力;父母是企业高管的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没感觉。因此,家长如何将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转化为子女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84.4%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地与周围同学相处,有84.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两个以上知心朋友,这反映出独生子女大多数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会有57.6%的学生存在不同原因的压力。学习成绩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成绩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相对紧张,几乎没有知心朋友;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一般,知心朋友少于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知心朋友较多.因此家长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关注一下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另外,调查表明:过度自信也会给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
在经济方面,有经济压力的学生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明显差异。例如:有经济压力的学生,成绩普遍好于其他组;考前感受普遍好于其他组:感受父母期望的压力普遍高于其他组水平,而在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另外,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仍有92.2%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身边同学的高消费行为。因此,如何掌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值得家长们深思。
当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都会主动寻求解压办法,但在面临不同压力时,解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男女生的解压方法也不同。
有学习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购物来排解压力,如果需要求助时,多数男女学生都会选择求助朋友和家人。
有就业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扣娱乐。其中在“发脾气”和“嫡哭”两个选项上,只有女学生选,说明在就业问题上女生会感到更多的无奈。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家人和同性朋友。
有人际关系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购物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运动。男学生在人际关系压力过大时也会选择哭泣来解压。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家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
有经济压力时,男女学生排解方式无显著差别,多会选择娱乐、运动和埋藏心底等方式。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同性髓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多给予些帮助和关爱,少一些说教和斥责。而且学校方面还应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材以及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因为有部分学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学校和家长还应该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针对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学校与家庭应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得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少走些弯路、少遇些挫折。
对于有经济压力的学生,社会应该多给予些切实的帮助.少一些作秀的支持,因为经济压力已经使他们面临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压力,而那些看似堂皇的资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
老师和家长更应该重新审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简单的说教并不会切实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很少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的原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愿家乡的学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选自《锦州晚报》,有删改)
根据调查结果,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4分)
调查报告运用材料说明观点,或用典型事例,或用对比方法,或用精确数字。请就本文的特点,选择一种方法加以分析。(6分)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哪些压力?你又是如何解压的?(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吴晶熊争艳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比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十多倍。(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王选:当代毕舁方正之士
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
“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有人这样评价这位科学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王选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记者清楚地记得,大约10年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听王选教授发言。他说,“以前出国访问时,看到国外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得多,那时我的工资很低,又没有奖金,家里只有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但我一点都不感到眼红和自卑,因为,将来会证明,我对人类的贡献比他们大!”
“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了多少年轻人”
王选把殷切期望全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
他刚过55岁时,就立刻提了一个建议:“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寸:55岁。”他的意思是把自己排除在外。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出多少年轻人。”
北大方正印艺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朱志伟,听到王选逝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1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工厂的工人。来方正公司面试时,主考官正是王选。王选发现他有技术专长,是个难得的人才,就问他有什么要求。朱志伟表示,只想保留全民所有制的身份。王选说:“好,我给你办。”但方正是企业编制,只有进北大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王选亲自找到北大校长说,我宁肯少招一个博士,也要把这个人调进来。朱志伟终于如愿以偿。他感慨地说:“从一名工人到开发总监,我的成长与王选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王选一生荣誉无数,但他视名利如浮云,甘当凡人。只要不是自己参与的项目决刁;挂名,不是自己写的论文决不署名。他常为学生的文章修改,、把关,提意见,但从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他说:“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他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申报论证会,王选抱病参加了会议。由于身体虚弱,说话困难,由他的妻子代他发言并用计算机展示了模拟实验的结果。王选的方案在多数人就像听“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王选的数学“畅想曲”,是玩数学游戏。回家后,王选夫人开玩笑说道:“咱们还是算了吧。”王选却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长城非好汉。”
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一个响亮的名称——方正、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象征着中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
 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说起公司名字的由来,知情者说是源自《汉书·晁错传》里的一段话:“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不论是按古人观点还是以现代标准,不论从卓越成就还是高尚人品,所谓“当代毕异”和“方正之士”,王选都实至名归!
(《人民日报》2006年2月15日,袁新文,有删改)
从文中看,王选为什么被誉为“当代毕舁”和“方正之土”?说说你的理解。(6分)
本文多次引用了王选的话,有的话语直接用作小标题,很有特色。品味文中的小标题,说说这样写法的妙处。(5分)
文末引用《汉书·晁错传》的一段话对“方正之士”进行了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方正之士”应具备哪些品格?你试推想一下“北大方正”这——商业品牌所包含的基本的文化内涵。(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韩少功访谈录(有删改)
韩少功许风海
  许:来之前我翻看了你写的一些散文和有关哲学经济方面的文章,发现你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还是一个在思想领域里非常活跃的思想者。你开始搞文学创作时,最初并没有想到拓展的范围会这么广,是吗?
韩:当然没有,最初只是写写小说觉得好玩而已,后来写着写着,就会有许多问题促发你去思考,而且小说有许多边角余料用不上去的,就写一些散文,而散文就需要一些思想去组织它,去保护它,这就需要思想。当然作家是各种各样的,没有一定之规。在国外,今年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作家格拉斯,他就写了好多政论,写了很多有关社会有关政治的书,而且他从来就是一个政治上非常活跃的人物。往前数,19、20世纪的欧洲作家大多写了很多文学之外的哲学,而且我们古代的文学家也是如此。比如苏东坡,他是海南最熟悉的作家了,但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大政治家,写了很多策论,给皇帝写改革方略这种文章。而现在的作家就是写一些小说、诗歌而已,但这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局部的现象。
许:在一些文章中,我很刻意地关注到你对传统和现代关系的论述,这是不是现在新左派和自由主义论争反映的一个方面?
韩:它也牵涉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所谓的自由主义崇尚的是一种进步主义,就是世界是不断直线进步的。其实进步主义不光是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进步主义的,因为马克思说人的历史有五个阶段,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进步,最后进步到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直线前进的形式。但“进步”所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新的比旧的好,现代比传统好,所以说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基本上都普遍注重这种观点,甚至成为我们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对“新”的崇拜。但这种进步仔细分析也有问题。比如,你说三陪小姐是传统是现代?再比如旅游文化,黎族老乡现在已经不住那种房子,还要造一些那样的房子让他们住进去,这是传统还是现代?不是说传统和现代在一切的地方都没有区别,但是在很多地方,你会发现传统和现代不是简单地能够分为两种东西的,传统中有现代,现代中有传统,所以说简单地按80年代确立的这种以现代反传统,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没有约束,没有上帝的控制,你也可以说是一种活力的表现。什么麦当劳,卡拉OK,学得可快了,这中间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有很多不该学或者学了不好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法无天”。无法就是没有法制,无天就是没有宗教。仅有的一点佛教、道教也很容易变成一些吃喝玩乐的东西,是一种很实用的送子娘娘、财神爷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宗教。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一点使中国人很有活力。这是两方面的东西,到底在将来会起到哪一种作用?
许:你是怎样看待企业文化的?
韩: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一个观念,是说“更加看不见的手”。搞经济的都知道有一个“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我就说有一个“更加看不见的手”,就是文化。因为市场是文化塑造出来的,比方如现在的很多品牌,品牌是什么?为什么这包烟卖四块钱,有的品牌的烟就卖四十块钱?它真值四十块钱吗?它就是一种品牌。为什么大家都认这个品牌?这就是很多文化的因素包括传媒广告包括电视新闻文学都在制造新的需求。你说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吧,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决定了市场的运作,问题是这种需求是怎么产生的?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以为需求是人的天然的本能的要求,比如说吃饭。吃饭肯定是天然的本能的,但是我吃汉堡包还是吃牛肉拉面,这种需求就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一种文化塑造出来的。再比如我打高尔夫,我本来有这种需求吗?没有,但为什么大家要趋之若鹜地去打高尔夫,就是一种文化塑造出来的。如果人真是本能的天然的,人就会像动物狗猫牛,几千年几万年它的需求都不会变,它们会去打高尔夫吗?当然不会,因为它没有文化。所以我们说看不见的手后面有一个隐藏着的更加看不见的手,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文化,你只有把文化研究出来,你才会知道我们市场的需求是怎样变化的。很多人做曲线、研究图表研究我们一天能吃多少饭,一天能穿多少衣,用这些东西来指导我们的经济,远远不是这么回事,你以为人就是简单地吃几顿饭穿几件衣吗?有的人一买车就买四辆,他有四台车的需求吗?有的人在新加坡那么热的国家她买貂皮大衣买八件,她有这种需求吗?这都是文化造就的一种市场需求。所以说现在搞经济的人最好还得研究文化,否则就处于一种半盲状态。
韩少功对记者三个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这三段回答的文字中各有一个主要的观点,请分别概括。
体会韩少功在回答企业文化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修辞技巧。请选取其中一例简要赏析。
韩少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法无天’”,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对文意的理解,简述韩少功这样推断的理由是什么?这种“无法无天”的文化到底在将来会起到什么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请简要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话说中国女足
主持人:丰色
参与人:凌微——妇联工作人员
艾子——业余足球爱好者
孙强——球迷
丰:今天我们来换一个视角,从民族和文化方面讨论中国女人和美国女人,讨论两国的女子足球。
孙:要我说中国的女性天生就是运动家。最近,女子羽毛球,中国包揽了前四名;女子乒乓球,夺个冠军就好像去买一把空心菜。(众笑)女子国际象棋,谢军吓得对手躲在美国跟个老鼠似的……为什么?因为咱们中国的女人有吃苦耐劳的天性,底蕴足。敢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妇女像中国女人,承受了这么长期而又深重的苦难?没有!所以说运动成绩是上苍对中国妇女的一点安慰和补偿。想想吧,运动的艰难、训练的辛苦同几千年的生存考验相比算得了什么?别国妇女吃不了的苦,咱中国女人只当是度假休闲!
凌:眼下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别看目前中美女子足球势均力敌,再过若干年美国就会全面超越我们,因为美国现有800万女子在踢足球,而我国的几亿妇女却在忙于赚钱和美容。对此我不能苟同。不错,我们的足球人口是比美国要少,然而中国妇女的精神力量强大得可怕。秋瑾是一种什么精神?刘胡兰、赵一曼又是一种什么精神?法国一个圣女贞德,无非是不妥协不投降,就被西方国度尊为神明;那我们的女娲呢?敢补天,敢向上苍和大自然拼争。在中国女性中,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脉相承的,从女娲到孟姜女,从张海迪、桑兰到邵云环。所以我们的女足能在野狼出没的恶劣条件下起步,短短十几年就可以同世界任何强队分庭抗礼。美国女人行吗?她们缺乏壮士断腕的惨烈和牺牲精神,足球人口再多也仅属于技术层面,不足以转化为民族性的文化精华。
艾:足球是一种资源共享的通用文化,必须同本国的民族特性有机结合。挪威女足有“北欧海盗”的大刀阔斧,德国女足有“德意志战车”的精密严谨,巴西女足浪漫华美,尼日利亚女足激情奔放,中国女足玩得像太极,以柔克刚,绵里藏针,后发制人,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而我先动……美国女足有什么特点?谁都学,又谁都学不像,典型的“自学成才”,缺少师承门派,其特点近似于中国男足。(众笑)别看他们有八百万众,缺了底气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众笑,鼓掌)美国女人崇尚个性自由,中国女性惯于忍辱负重;美国女人受大工业分工协作影响,中国女性受团队精神熏陶,半斤八两,各有所长。要说区别,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孟姜女一哭就把万里长城跟麻将“推倒糊”似地给哭倒了,眼泪比地震还厉害(众笑),换个美国女人试试看?她们的文化总共才有二三百年,还是从世界各地带过来拼凑成的,能编出一个汤姆叔叔就算不错啦。(众笑)我们学校有名美籍女外教,没事也喜欢和我们斗一斗“脚法”。她长得人高马大,有相当的“吨位”,净重大概超过一百五十斤。(众笑)和她踢球在对抗方面总吃亏,常想自己要像女侠会轻功就好了,或者会什么硬气功也行,一发功就让她变成“纸老虎”。(众笑)今天听你们这么一分析,才知道这就是民族性,这就是文化。真的,踢足球要把太极拳法融进去多好,哪怕你三头六臂我也自有办法对付。
丰:言犹未尽。中国女足的崛起的确有民族文化方面的因素,但也不排除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世界足球先进手段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女性“玩得转”的远不止足球,中国女足仅仅是中国女性在文化特质上的一个缩影。
孙强、凌微的谈话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作为访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举出两点并加以分析。(6)
有人认为主持人丰色的话虽不多,却不可少。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胜利者的胜利
——一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①的故事     契诃夫
在忏悔节那天,大家都到阿历克塞•伊凡内奇•柯祖林家里去吃油饼。您不认识柯祖林;对您来说,也许他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对我们这班没有飞黄腾达的人来说,他可就算得伟大、万能、绝顶聪明了。凡是做他的所谓“喽罗”的人,都上他那儿去了。我也跟着爸爸去了。
油饼好得很,简直没法跟您形容。还有酸奶酪啦,鲜鱼子啦,鲑鱼啦,碎奶酪啦,葡萄酒和伏特加多得像是汪洋大海。吃完油饼,大家又喝鲟鱼汤,又吃酱汁鹧鸪。饭后,他老人家柯祖林侃侃而谈,而且分明想卖弄俏皮。我不知道他讲了什么可笑的事没有,我只记得爸爸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说:“笑啊!”
我就把嘴嘻得大大的,笑一下。有一回我甚至尖声笑起来,引得大家都注意我了。
“行,行!”爸爸小声说,“有你的!他正在瞧你,而且笑了……这挺好;真的,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助理文书的位子呢!’”
“是啊!”我们的领袖柯林祖呼哧呼哧地说,“现在我有油饼吃,有挺新鲜的鱼子吃。住宅吗?嘻嘻嘻!……瞧瞧这所房子!你们呢,现在你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慢慢有那么一天你就……你就交运啦!”
柯祖林顿一顿,摇摇头,接着说:
“讲到先前,先前是什么样啊!我的天!脚上没有靴子,身上只穿一条破衬裤,……要挣一个卢布,往往要做两个星期的工。而且就是这一个卢布,人家也不是好好地给你,不是的!他们把它揉成一团,往你脸一丢:拿去!人人都可以糟蹋你,欺负你……有一回,我带着呈文去进见,一瞧,门道里坐着一条小狗。我就向这条小狗走过去,想要握握它的爪子。我说:‘对不起,让我走过去。早安!’可是小狗却对着我:汪汪汪……不过顶要命的是这条薰鲑鱼……是这条鳄鱼,我为他受了多少罪啊,挨了各式各样的骂!都是为了这个小人物,为了库里岑!”
柯祖林指着一个跟我爸爸并排坐着的、伛偻的小老头。那个小老头一看见那根向他指着的手指头,就十分窘,在椅子上扭动起来。
“承这个小人物的情,我受了不少的罪!”柯祖林接着说,“要知道,我一开头就做了他的部下。他们带着我去见他;我呢,低声下气,一副寒酸相;他们把我安置在他的桌子旁边。他就开始虐待我……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每看一眼都像一颗射进胸口的子弹。现在他看起来像一条蛆,样子可怜,可是当初他是什么样子啊!他把我折磨了好久!我为抄写,跑去买肉包子,修笔尖,陪他的老丈母娘去看戏。处处讨他的欢心,嗯……样样都为讨他的好……‘不行啊,’我想,‘我得经常随身带着鼻烟盒,防他万一要用。’库里岑,你还记得吗?我妈现在是去世了,老太太生前有一回上他那儿去,求他准她儿子,也就是我,两天假,好到我伯母家去分遗产。他呀,数落她,瞪起眼睛,哇哇地叫:‘可是你儿子是个懒汉,他是个寄生虫……’他说,‘非送到法院去不可!’……”
柯祖林一口喝干了杯中的葡萄酒。
“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呢?呸!现在,我……我在他上头啦……该他陪我的丈母娘上戏院去,他给我鼻烟盒,他自己抽雪茄了。嘻嘻嘻!……库里岑!”
“你有什么吩咐?”库里岑站起来,挺直身子问道。
“表演悲剧!”
“是!”
库里岑挺直身子,皱紧眉头,举起手来,做出一脸的苦相,用嘎哑的、破锣样的声音唱道:“死吧,变心的女人!我要眼看着你死!”
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库里岑!把这块面包加点胡椒,吃下去!”
已经吃饱的库里岑,拿起一大块黑面包,洒上胡椒,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嚼着。
“可是现在不同……嘻嘻嘻!……可是喂,你!你啊!我跟你说呐,没留胡子的!”
柯祖林伸出手指头戳了戳我爸爸的腰。
“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咯——咯——咯——!”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我一边跑,一边想:
“我就要做助理文书了!”
注:①十四等文官,是帝俄时期最小的官。
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请根据作品的描述,概括库里岑的性格特点。
幽默与讽刺是契诃夫小说的显著特色。请以下面的文字为例,赏析这一特色。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咯——咯——咯——!”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我们这班人”为什么会对柯祖林这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诚惶诚恐?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19—21题。
一种坚持:灾难接踵而至,他决不放弃诺言
——谢延信替亡妻照顾多难的家32年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滑县青年谢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1974年7月份,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
妻子不在了,谢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谢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快起来!快起来!孩子,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有这份心我们就知足了。我们不敢有这种想法,也不该耽误你的前程。孩子,你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岳父母一边一个去搀女婿谢延信。
“爸!妈!我决定了!”谢延信又磕了一个头坚定地说。
给妻子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300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里头,岳父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困苦,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
然而,这种温馨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79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成了瘫痪病人。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9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人。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
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定期给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老人卧床18年,从未生过褥疮。为从嘴里省点钱给两位老人看病,谢延信他春天到地里挖面条菜,夏天挖马齿苋,秋天到地里拾红薯叶、红薯梗,冬天拾别人扔掉的白菜帮,自己腌制的十余种四季小菜成了他一日三餐的菜。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月28日下午,已昏迷两天两夜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谢延信知道岳父还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他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决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听罢他的话,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2003年,谢延信自己也因脑出血住院,后来虽然抢救过来,但落下了行动迟缓的后遗症。生活的不幸折磨了延信32年,经济的拮据伴随了他32年,然而谢延信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
谢延庆以超常的爱心,在漫长的32年中,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人间真情。
(摘自《大河报》 有改动)
19.这篇人物通讯以谢延信为报道对象,记叙了他的哪些主要事迹?
                                                                              
20.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最令你感动的是谢延信的哪些精神品质?为什么?
                                                                               
21.写人有了细节,才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本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目的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里,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 
(选自《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程砚秋身上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从他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也可略见一斑。
B.程砚秋常常长袍一袭,手提公文包去看电影,从一个恻面表明他个性鲜明,与人不同。
C.在《春闺梦》梦境的动作里和且歌且舞中,程砚秋显示出极佳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
D.分赠好友的鸽子飞回家象征着程砚秋的艺术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蜂,重新焕发出青春。
17.对第⑤段内窑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程砚秋拒绝为日本人唱义务戏,义正辞严,语言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他的民旅气节。
B.写梅兰芳隐居、余毅岩病重、杨小楼病逝等是为了与程砚秋的坚毅过人之处作对比。
C.程砚秋不与伪政权合作等做法,展现了他的凛然正义,也暗示了他为当局所不满的原因。
D.程砚秋劝说金仲荪先生,巧用艺术“行话”。幽默诙谐,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18.文章在叙述程砚秋息影务农的过程中,是如何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请简要分析。
                                      
                                                                           
                                                                            
19.“一曲清歌”既写出了程砚秋动人的歌声,也写出了他如歌的人生。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逐步来展现这位表演艺术家的风采的。(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大师”该由谁来封?
朱维铮
“大师”一词,初见于《周礼》,说是周代宫廷的乐官长的职称。据清代经学家考证,“大师”印《论语》所述教孔子学音乐并体悟天人关系的盲人艺术家。但孔子死了,鲁国衰乱,他们四散流亡异国,“大师”也成绝响。
时过近三百年,秦始皇死了,“坑灰未冷山东乱”,“大师”也重现于山东。不过已非艺术大师,而是跟随济南伏生学了点《尚书》残篇,在民间教《书》糊口的儒生。
幸而汉武帝“独尊儒术”。他的丞相公孙弘,又将五经博士变成候补文官的师傅。读一经而应试,便可做官,禄利随之。于是时历四世,如《汉书》所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所谓盛极而衰吧,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唐朝一统,三教并争,“大师”的徽号被佛经翻译家玄奘夺去献给了佛祖。随后活着的高僧也纷纷称作“大师”。接着每下愈况,犹如博士由经学教官职称变成卖油卖茶的佣保泛称一样,到宋金元明,凡和尚均称大师。
清代汉学复兴,民间经史学家按学问分等次,各学派的继往开来人物,被公认为大师,才给这个徽号恢复了名誉。清末由日本借来“国学”一词,民初又突现“文化”的作用。因而直到上世纪“大革文化命”,又大搞“破四旧”前,学界约定俗成,凡称大师必合若干尺度。那尺度,简单地说,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由此观照近年丛出的所谓大师,已故的多属他封。但也有生前不断自封而名过其实的,不敢自居大师而曾领袖群伦的,却都“俱往矣”,但看在世的,季羡林先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专家,对传统经史的认知似非其长,因而他公开声明辞谢“国学大师”头衔,应说有自知之明。但尚在人世的那班他封的、自封的或者故作谦退又实自我炒作的“国学大师”、“文化大师”,休说未曾盖棺论定,即如彼辈不断公开表演,彰显的品格低劣,识见庸俗。学问粗浅乃至古汉语也一窍不通,只配称作假冒伪劣货色,纵然盖棺一一千年,连“小师”也算不上。
我相信中国可能有活着的大师,惜因寡闻而未见。我也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随着文化生存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必定大师越来越多。不过由生者来看,只见假大师得意,未见其大师发声,不禁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再版跋所揭示的,“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学术评价机制,尚不足以判别真伪呢?
⒖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据《论语》记载,孔子最早使用了“大师”一词,他所尊崇的大师,不仅能够教授音乐,还能体悟天人关系。
B.汉武帝时期,读经书通过考试便可做官拿俸禄,此制度历时四世后,在禄利的驱动下,大师云集,讲经蔚然成风。
C.历史是唯一的裁判,真正的大师因其学贯中西,德才兼备,为各门学科指明未来取向,而 倍受众多学者景仰。
D.文章以季羡林声明辞谢“国学大师”头衔为例,旨在强调连这位享有厚望的学者,也存在传统经史知识的陷缺。

⒗为什么说到了清代才给大师“这个徽号恢复了名誉”?(6分)
答:                                                                       
                                                                              
                                                                                 
⒘结合文章后三段.说说怎样才能不让“假大师得意”呢?(6分)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⑴文艺创作政策环境的空前宽松,给文学创作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而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像一条刚直而妩媚的山脉,从文学的海洋里拔地隆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遗憾的是,在这条整齐的文学风景带上,缺乏众望所归的巅峰之作。写现实的,我们没有看到《平凡的世界》那样的震撼;写历史的,我们没有看到《白鹿原》那样的厚重;写民族的,我们没有看到《尘埃落定》那样的深沉。
⑵当下长篇作品题材广阔,现实的、历史的、民族的、军事的、环保的、航天的、职场的,涉猎甚广。题材广度的开拓。使得长篇小说的创作繁花似锦,斑斓多彩。探索广度的开拓使得小说家对文本的记叙,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模式。但是在阅读之后,我们总感到,洋洋洒洒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实际上外强中干,弱不禁风。
⑶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都为文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少长篇作品也在现实和历史的描摹与回望里显得质地优良。或风吹人生,温暖生命;或雨润年华,鼓舞斗志。遗憾的是,有不少小说没有文学的艺术美感,没有文学的精神美感。或以审丑为美,丑化现实;或以恶俗为乐,躲避崇高。
⑷有位华裔作家曾说过一句话,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小说家不具备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这话不无道理。
⑸我们常说,作品要上来,生活要下去,可是,我们的小说家有几个人真正地下去了?他们往往会在不清楚自己文学生活的家底时,就急于表现,急于出名,急于获利。经济大潮的冲击,喧嚣的社会,也让他们变得浮躁消沉,一些因匆忙而留下的缺陷总是像阴影一样缠绕着他们,读者怎么能够在这样的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享受呢?
⑹我们读格拉斯的《铁皮鼓》、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文本结构的精巧设置,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妙处理,对叙述节奏的控制,他们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总是让我们震撼。再有,语言是整个文学作品最闪光最有魅力的所在,而我们有些小说家不是把语言当作歌去唱,而是当作砖去码,不能深得语言魅力的精髓。
⑺当下的文学批评越来越忽视文本细读,越来越迷恋庸俗社会学,具有市侩化倾向,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也使虚荣的小说家们躺在廉价的温床上沾沾自喜。文坛一团和气。用鲁迅的话说,看似平静。实则了无生气。
⑻艺术有刻度和准星,却没有终点和顶峰。只要艺术没有止境,长篇创作就应该是永远在爬坡,从一个高度达到另一个高度。
⒖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为当下文学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开拓题材广度,小说家将会创作出众望所归的经典之作。
B.作者对外国作品大加赞赏,既是肯定外国小说家的才情,同时也批评了部分小说家忽视文本,把语言当作砖去码的现象o
C.引用鲁迅的话意在说明,当下长篇小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文学的发展没有生机和活力。
D.有的小说家不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美,而是展示生活中的丑,把审丑当作艺术的标准去追求。

⒗作者认为当下长篇创作整体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⒘根据文意,小说家应该如何去“爬坡”才能创作出“伟大小说”?(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代学人傅斯年
来新夏
①傅斯年先生在我这一代人中,是一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人。他的学术、为人,特别是独特的性格,在我们这些人心目中也多有一定的好感。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为地处两岸,他又未及下寿而英年早逝,于是渐渐淡出于内地学术界,甚至有些后起的文史学者已不太熟悉其人。傅斯年先生的一生,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②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脊梁,傅斯年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奋不顾身地参加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五四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爱国,组织社会各界,讨论“书生何以报国”的严肃论题,强化民族意识。抗战胜利消息传来,他毫不矜持,豪饮闹市,与民众同在街头载歌载舞,共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体现了中华学人激越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意识,而这种感情意识对反击当前海内外形形色色否定民族意识的谬论,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那么在心怀叵测的强敌压境时,只有一盘散沙似地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了!
③他一生中主要以教读和著述为业,主持过中研院、史语所、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教育、学术机构的领导工作,同时承担着繁重的课题,又笔耕不辍地研究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著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他领导安阳考古大发掘的工作,不仅为发掘工作扫清大量障碍,还为发掘工作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他还抢救和整理了行将散失的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为明清史的研究提供和遗存了大量参考资料。20世纪初期,中国四大文献的发现,傅斯年先生居其二,实为功不可没。他对办教育有其独到的见解,“九·一八事变”后,他走出书斋,以身教带动学生,还向学生宣传抗日爱国思想,他曾重点探讨学校教育问题,接连写出《教育崩溃之原因》、《教育改革中几个具体事件》和《再谈教育问题》等文章以针砭时弊。而1950年冬,他在省议会对议员质询台大有关问题而进行论辩时,特别强调大学招生必须公平而不徇私,更不能放低录取水平的意见,由于慷慨陈词,情绪激昂而倒在讲台下,以身殉教育,成为壮志未酬的殉道者。
④许多人多以傅斯年先生好发脾气,说话直率而呼之曰“大炮”,这在知识分子中应是难得一见的。他能甩掉一些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谦谦君子、明哲保身等等惯习,努力摆脱在社会上的从属地位,而我行我素地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抗战时期,他不满意国民党政府四大家庭中的孔、宋二家,激烈抨击孔祥熙,并写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的时论文章,一时广泛流传,终于迫使宋子文的辞职。试问知识分子中究有多少能有此壮举?!他对后学热情关注,有时甚至会爱之深,责之切。这种真率性格,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却是知识分子中少有的可爱性格。
⑤任何人都会有过与不及的缺点,像傅斯年先生这样性格的人,更所不免,尤其常会有某些过头的事。最近著名学者袁良骏教授曾写有一篇题为《不必为贤者傅斯年先生讳!》的文章,议论傅先生某些过头的事,举出了两点:“一曰提倡‘全盘欧化',对西方文化崇拜得过了头”,“二曰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过了头”。文中举出了若干例证,也确是傅先生青年时期的一些过激言论;但袁先生并未忘记人物所处的历史氛围而做出分析说:“傅先生当时正是一名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有比较大的偏激情绪,并不为怪。成熟后,很多观点便修改了。”这就给历史人物一个比较公允的评论。
⑥从学术成就和性情为人看,傅先生应该说是20世纪前半世纪有代表性的一类知识分子典型。他能古今相通,本土与域外兼容,并以独立特行的人格标准处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知识分子典型,把他放到“一代学人”的位子上来研究他,我看是比较恰当的。
(选自2009年3月20日《中华读书报》)                                            
15.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傅斯年先生关心教育问题,终以身殉教育,成为壮志未酬的殉道者,令人扼腕。
B.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后起的文史学者们不熟悉“一代学人”傅斯年先生其人。
C.傅斯年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爱国运动。
D.傅斯年先生甩掉了惯习,“我行我素”,使知识分子摆脱了在社会上的从属地位。

16.阅读②~④段,分条归纳出傅斯年先生是一位具有怎样品德的学人?
17.结合文本⑤⑥两段,概述文中对“一代学人”傅斯年先生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文化遗产商品化的利与弊
叶林
①故宫、长城、兵马俑、京剧、古籍和端午节,这些看似没有太多关系的事物,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亚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影响至深。作为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承继者,我们常常引以为荣。但在如何保护文化遗产问题上,人们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②在传承文化遗产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商业化的身影。在现代商业社会,商品化其实就是传统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衍生品。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商品、服务相互结合,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共鸣,能够提升文化和商品的传播性,甚至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许多国产白酒的名称都取自于历史典故或者遗迹,消费者在享受美酒之时,难免追思历史。对于商人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商品化不仅有助于拓展文化遗产的内涵、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力,还同时开启了通往财富的大门。很多时候,追求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商人不遗余力开拓文化遗产市场的直接动力。
③文化遗产是独占的,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必须是有序的,文化遗产商品化并非必然破坏文化遗产,它甚至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遗产。但在现实社会中,破坏文化遗产的商品化举动又相当普遍和严重。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内涵。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商人可能会对文化遗产断章取义或者任加演绎,让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完整内涵。经过无度演绎,后人很难再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从文化遗产本身来说,这种演绎是篡改性的。另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损害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的真实面貌。
④其实,文化遗产的商品化还会引发文化遗产衍生品市场中新的利益安排。端午节更像是一种文化,它衍生很多特有的精神内涵,更成为国人的心结。但当端午节与商业结合起来,就给原本平静的文化生活带来新的问题。去年,韩国原来要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着实让国人着了很长时间的急。后来有消息说,韩国准备和中国一起办理申报,申报名义也限定为“江陵端午祭”,这又给国人带来某种安慰。文化遗产不仅已转变成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还给商人带来了实际利益。在民间,韩国某公司申请注册了“端午节.cn”的网名,今年端午节前,又有消息说某国内企业花钱从韩国公司手中买回了这个网名。类似例子很多,连我们从小阅读的“三国”、“水浒”等古代名著的名字,也被日本人抢注了商标或者网名。祖先留给我们太多的遗产,也给我们留下很多担心。其实,即使韩国公司注册了“端午节.cn”,这也构不成违法网站,而且也未必有损于中国传统文化。但这种做法确实让屈原的故乡人受到某种感情伤害,我们宁愿花钱把这个网站名称买回来。从商业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个韩国公司的创办者,他注册“端午节.cn”的中文网名,或许就是为了在注册后把中文网名卖给中国人。
⑤我们应该认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了,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纯粹的商业利益问题,而是忠实传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使然。日本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韩国也紧跟其后制定了类似法律。我国几乎没有针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立法,甚至很少将保护文化遗产当作战略问题加以对待,这种状况难以与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相互匹配。我们祖先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历史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我们大可不必为文化遗产商品化而过度担心。但是,作为文化遗产的承继者,我们无权浪费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极富智慧的中华民族,我们应当更善于制定和利用法律规则。
(选自2006年06月06日《北京青年报》)
15.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人们在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
B.对于商人来说,他们不遗余力地开拓文化遗产市场的动力就是为了追求利益。
C.文化遗产商品化中,商人对文化遗产断章取义或任加演绎就可实现最大利益。
D.我们虽受到伤害,但是佩服那个注册“端午节.cn”网名的韩国公司的创办者。

16.阅读②③两段,简要概括文化遗产商品化的利与弊。
17.从文本最后一段看,今天我们关注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来源:现代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2.

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实用类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