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各句子里加黑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下列各项中“之”用作音节助词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顷之,烟炎张天。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夫晋,何厌之有。 |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B.序八州而朝同列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匪来贸丝 ②不可说也 ③岁亦莫止 ④赍钱三百万 ⑤玁狁孔棘 ⑥偭规矩而改错
⑦忳郁邑余侘傺兮 ⑧虚室有余闲 ⑨进不入以离尤兮 ⑩箱帘六七十
A.①②④⑤⑨ | B.③⑥⑧⑨⑩ | C.①②④⑦⑩ | D.①③⑥⑦⑨ |
请解释下列虚词“而”的用法和含义。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
3.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
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
6.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
请解释下列虚词“何”的用法和含义。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
2、如太行、王屋何? ( )
3、豫州今欲何至? ( )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 )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 )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汝识之乎? |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余之力尚足以入。 |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始尔未为久。(动词,算作) |
B.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 |
C.非为织作迟。(因为) |
D.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
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①也,应使众与②其事,与③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④,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
A.①动词,可译为对付 |
B.②动词,可译为给予 |
C.③动词,可译为结交 |
D.④动词,可译为帮助 |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侵之愈急。 |
B.子孙视之不甚惜。 |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D.可以知之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牧连却之
而刀若新发于硎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D.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阅读《报任安书》选段,完成文后小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 |
B.若望仆不相师望:抱怨,怨恨 |
C.恐卒然不可为讳卒:同“猝”,突然 |
D.阙然久不报报:报答 |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士为知己者用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 B.圣人不凝滞于物 |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D.去以六月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