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对下列句子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可矣……?”  对:回答。
B.比降北之罪。     北:向北。
C.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奔赴火场。

对下列句子中虚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问于大夫文种  于:从。
B.何不试焚宫室    何:怎么。
C.比死敌之赏     比:比照。
D.乃下令曰      乃:却。

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罚严而必

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蟹六跪而二螯

选出“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

A.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必须严格。
B.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必须严格。
C.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而有信用,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D.我们一定要奖赏丰厚才取得人们信任,而且惩罚严格而又果断。

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具备战胜吴王的条件。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节选自《师旷劝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白公瑾归:女子出嫁。
B.县固无城郭固:原本。
C.母劝公为浮梁以济济:渡。
D.又默识其所欲与识:记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则可与共事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C.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母之曾孙贪数为余道母事臣为韩王送沛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B.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C.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D.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3分)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臣死有余僇         僇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殆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向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0,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蹇叔之子与师(      )       (2)穆公访诸蹇叔(      ) 
(3)秦伯素服郊次(      )       (4)乡师而哭(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吾其还也
B.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君见师之出为吾子之将行也
D.余收尔骨焉 复驾言兮焉求

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举例分析课文《秦晋殽之战》叙写战争的主要特点。(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用斜线(/)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疾 耕 则 家 富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于 是 猎 兽 之 获 常 过 人 矣 非 独 猎 也 百 事 也 尽 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Ⅱ鸿门宴(节选)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度我至军中度:估计
C.沛公则置车骑置:置办,准备
D.会其怒,不敢献会:遇上

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D.沛公安在?

下列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在山东时一向待人傲慢,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出来未辞而觉得于礼不合,表现了他能伸能屈的性格。
B.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
C.沛公最后虽然得了天下,但与西楚霸王相比,全然无勇无谋,因此,在发怒的项羽面前,带来的礼物也不敢拿出,只能在逃席后托张良转送。
D.项羽虽是西楚霸王,曾取得了赫赫战绩,但是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放翁生于宣和,长于南渡。其 出 仕 也 在 绍 兴 之 末 和 议 久 成 即 金 海 陵 南 侵 溃 归 孝 宗 锐 意 出 师 旋 以 宿 州 之 败 终 归 和 议。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或疑书生习气,好为大言,借此为作诗也。今阅全集,始知非尽虚矫之气也。其《跋周侍郎奏稿》云:“南渡初,先君归山阴,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言及靖康北狩,无不流涕哀恸。”又《跋傅给事帖》云:“绍兴中,士大夫言及国事,无不痛哭,人人思杀贼。”是放翁年十馀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元载布衣时,常与故礼部侍郎张谓友善。贫无仆马,弊衣徒行于陈蔡。一日天暮,忽大风雷,原野曛黑。二 人 相 与 诣 道 左 神 庙 中 以 避 焉 时 有 盗 数 辈 皆 仗 剑 佩 弧 匿 于 庙 庑 下 二 人 见 之 甚 惧 且 虑 为 其 所 害 即 负 壁 而 立 不 敢 动。俄闻庙中有声曰:“元相国、张侍郎且至,群盗当疾去,无有惊于贵人!”群盗相目而惊,遂驰去。二人因偕贺:“吾向者以殍死为忧,今吾闻声,真神人之语也。”且喜且异。其后载果相代宗,谓终礼部侍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志吾梦云志:记录
B.孺公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玉岩公正直爱国的一组是                 (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杏花书屋是作者的友人周孺允根据祖父玉岩公的愿望,扩建了玉岩公的住所,根据祖父的梦境构建而成的。
B.玉岩公先为御史,后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有等到回归故里便去世了,周孺允兄弟也在外漂泊了数年。
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了玉岩公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日: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户部督逋急逋:拖延、推迟
B.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讦:斥责、揭发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赆:送行的礼物
D.其党密构于帝构:设计陷害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译文: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译文: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赤壁赋(节选)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 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 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并不消沉,所以昂扬奋发、积极进取成为本文的感情主调,这源于作者深厚的学养,开阔的思想,豪迈的胸襟,洒脱的气度。
B.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C.作者以赤壁之游为依托,将理论的反复申述与感情的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实现了哲理和诗情的高度融合。
D.本文是一篇用文赋这种形成于宋代的赋体写成的游记,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律赋在声律字句方面的限制,具有了散文伸缩自如、挥写自由的特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日:‘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证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何以易之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同时号通经博学,顾极不相能。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尝从严先生游游:交往。 B.太守叩臧先生 叩:询问
C.粗能讽《三字经》讽:婉言劝告 D.顾极不相能能:友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圣 人 以 治 天 下 为 事 者 也 必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焉(意同“乃”) 能 治 之不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则 不 能 治。(《墨子·兼爱上》)
给这段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材料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