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黄庭坚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注】久要:旧交。刘文叔:指刘秀。三公:泛指高位。
比较苏黄二人所题诗在描绘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小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为“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隐居于黄州,没有入过仕途。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颈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所作。
(1)试分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2)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可以看出本诗的诗眼是“忧”。请具体说明理由。
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①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
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晴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①
汪藻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②。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③,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己酉:即公元1140年。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②旋:退兵。③拱:敛手,袖手旁观。
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诗经·王风·黍离 (东周某士大夫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①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②黍:黍子,果实为小米。离离:繁茂。稷:高粱。③行迈:行走。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⑤穗:穗子。⑥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 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
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

《诗经》篇章中的起兴句,有的只是“兴”,有的是“兴中有比”,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A.①③④只是“兴”,②⑤“兴中有比”。
B.①③④⑤只是“兴”,②“兴中有比”
C.①④只是“兴”,②③⑤“兴中有比”。
D.①②④只是“兴”,③⑤“兴中有比”。

填空。
(1)从所选题材角度看,本诗是一首     诗。
(2)在章法结构上,本诗采用了     的形式。
(3)本诗和《氓》一样,都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氓》中写氓开始追求女主人公,“          抱布贸丝。”女主人公登上垝垣,向复关遥望,“不见复关,         。”婚后氓变心,“          二三其德。”
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 “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