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宋书》
材料三:据《金陵记》记载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三,谈谈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有何作用?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 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1)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__。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图1:美国国会开会场景
图2: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
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都制定了相应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控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夏朝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国家机构。请问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怎样?
⑵西周时期,开创了建邦封卫制度。请分析分封制的重大影响。
⑶秦朝时期,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写出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的具体举措。
⑷西汉时期,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请说出汉武帝加强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
⑸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积极汉化。请问他在政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请围绕“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学习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⑴图①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重大作用何在?
⑵图②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如何?
⑶材料二中的“骞”指谁?
⑷“骞”初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⑸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观察下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⑴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其学说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
⑵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他要求统治者采用什么政治观念治理国家?
⑶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⑷汉武帝时期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
⑸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学态度截然相反,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大国崛起》解说
材料二: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有新建的工厂都使用电动机为动力。1907年德国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 1909年美国有24.3万台电动机装备工厂,工业用电动机在20世纪最初10年内猛增了584%。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所述“工业革命”主要在哪个国家开展的,其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史实反应的事件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影响?
(3)材料二图二与图一相比,其动力机器的名称是什么?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请你谈谈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我国的努力方向。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中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断定其中一个墓穴中定有名画《蒙娜丽莎》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三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伏尔泰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百家中哪个学派影响力最为深远?
(2)材料二所述《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其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宣扬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3)材料三中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由上述三则材料及其前后政治变化,请你谈谈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境外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支持下,12月30日6时30分许,9名暴徒持砍刀袭击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投掷爆炸装置,纵火焚烧警车。公安民警果断处置,击毙8人,抓获1人。
——央视新闻
材料二:从元朝算起,历代中央政权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已有700年的历史。西藏同祖国的关系牢固紧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藏学家、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次仁加布
材料三: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日前表示,他原意于明年到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袖会议,并且和习近平来进行一场会面。
——《凤凰网》新闻
材料四: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
(1)材料一中暴徒袭击政府的行为注定不得人心,必然失败,无法改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分的
历史。请写出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现有效统治的标志性事件。
(2)材料二说从元朝起,中国中央政府就一直有效管理着西藏。请用分别用元、清时期的两个史实证明。
(3)材料三所述的台湾至今还没有实现和大陆的统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中林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来维护联邦的统一,颁布哪两部法律文本?
(5)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当代美国和古代中国的强大,你的启发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牧都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贵族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而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库券。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全球通史》
材料四:1866至18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2%,而英国(1851——1873)则为3.3%,美国(1861——1873)为5%,德国(1861——1873)为3.8%。1874至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则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
——吴廷谬《日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试用课文的语言归纳“商君”改革的一项措施。
(2)据材料二,试用一句话归纳北魏汉化改革的影响。
(3)试讲出材料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转折点的深刻内涵
(4)试分析材料四所述1866——1890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综上四则材料,你有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意义?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说说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对日军的步步侵略,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请举出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三例。
分析说明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
(2)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材料二说:“这场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场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4)“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