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1)上面两句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整理成集,书的名字叫什么?
(3)写出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话?
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 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识图题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他有哪些主要 成就?
(4)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最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是( )
A.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 B.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
C.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 D.兵家代表人物孙武 |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起初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伟大历史人物( )
A.屈原 | B.商鞅 | C.扁鹊 | D.孙武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
A.黄帝时期 | B.夏朝 | C.商朝 | D.西周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
②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
③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 | B.士人的四处游说 |
C.阶级统治的需要 | 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 B.“兼爱”“非攻”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
我们的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 B.商朝 | C.春秋 | D.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