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近年来,一次关于海权意识的调查结果表明:80.6%的国人不知道黄岩岛的正确位置;96.8%的人没读过被西方奉为经典的《海权论》;57.1%的人不知道中国海监的真实身份。也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被九段线拱卫着的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运兴,则国运兴。请回答:
(1)600多年前,中国人曾经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用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大约半个多世纪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世界制海权,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面貌,更带来了欧美国家的巨变。结合所学知识,请解释“巨变”的含义。
(3)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国家从海上的步步紧逼,洋务派疾呼“海防一日不可缓”,为此他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题和(3)题中所述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梦回唐朝》讲述一段今世唐朝的浪漫传奇故事,以“宫廷轻喜剧”为主打,也折射了盛唐“繁荣梦境”。隋唐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往空前,一个一个“大唐梦境“绽出,繁荣强大的唐王朝,以宽容与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然而明初的贡赐贸易“倍偿其价”,缺乏生命力,到1840年前,我国再无此类壮举。
结合材料回答:
(1)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大唐梦境”的表现。强大的唐王朝不仅没有给周边国家和民族地区带来威胁,而是促进了世界发展和自身繁荣,试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何不同?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
(3)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今天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强大起来的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近段时间,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参拜靖国神社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极大关注。依据所学日本历史,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1)诗中的“危”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2)材料二是哪一条约的部分内容?这一条约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3)图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是什么?图二是日军哪一暴行的见证?图三迫使日本向中国代表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2013年12月26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的行为正把日本带入十分危险的方向,这不能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担忧。
(4)如果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安倍参拜发表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作复习表格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是某历史老师制作的"2015年周年纪念大事"表格(部分),为了检测学生对考点掌握情况,他在表格中设计了四处错误。
2015年周年纪念大事

序号
时间(年)
历史事件
周年

605
唐朝开凿大运河
1410

1405
郑和下西洋
610

1785
英国建成第一个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纺纱厂
230

1865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50

1935
遵义会议召开
80

1955
万隆会议召开
60

1995
欧洲联盟建立
20
……
……
……
……


(1)指出材料一中的表格内("历史事件"栏)的错误并更正。
示例:⑦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归类分析法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胡友铭同 学采用该方法记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考点中的历史名人籍贯。其具体做法是,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齐白石、田汉、贺绿汀、雷锋等历史名人籍贯按长沙、衡阳、湘潭、邵阳等地区归类:
长沙籍:谭嗣同、黄兴、刘少奇、田汉、雷锋
衡阳籍:王夫之、罗荣桓
湘潭籍:
邵阳籍: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于胡友铭同学一起找出材料二中属于湘潭、邵阳籍的历史名人。
②我们应学习湖南历史名人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我(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四: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五: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的起点在哪? “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初步形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分)?
(2)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3)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5)材料五表明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

(1)图一是__________,图二是__________,图三是__________。
(2)以上人物中你最佩服谁?请说出你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捍卫国家主权】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12年9月,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1)请举一例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实。
(2)元末明初,日本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
(3)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至少写出两场战争2分)
(4)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5)“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的中日关系,证明了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作为两国政府,应该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应怎么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图说话。
图一:

⑴图中箭头所指的路线是古代哪条交通要道?汉代哪一位人物为此道路的开辟作出了杰出贡献?
⑵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交通线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图二:

⑶图二是明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带领船队远洋航行的航海家是谁?
⑷该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图三:

⑸图三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发现美洲大陆的是谁?
⑹上述三图所示内容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和远航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江湖海洋的重要交通工具,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船的动力经历了从人力、风力向机械力发展的过程。在人力风力时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以史实说明。
(2)明清时期,我国造船业在达到顶峰后迅速下滑。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军水师还在使用木制帆船,与部分舰船已使用蒸汽动力的英国舰队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追赶西方“船坚炮利”,自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办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造船造炮的高峰时期。请举一例当时创办的造船企业。
(4)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舰船水平相当,但是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战争失败说明什么?
(5)材料中有三处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6)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船舶业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成世界热点。回顾历史,海陆丝绸之路给中国和世界也带来过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路线图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材料二中郑和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
3.对比两幅路线图,归纳中国从汉朝到明朝对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