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为削弱王国势力,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太宗选贤用能,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说出唐太宗注意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材料三  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郑和横渡印度洋比迭·伽马将近早80年……郑和的船队有船百余艘。人员达27000人;述·伽马仅4条船,170人;哥伦布3条船,87人……郑和远航运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伽马仅到印度,哥伦布到加勒比海地区……郑和带去“丝与瓷”,他们带去“火与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下西洋壮举的停止。中国的造船业也逐渐萎缩,进而导致海上防御力量锐减。……在长远四百年的闭关政策下,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都瓦解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来华,经过打探,马戛尔尼得出结论:大清帝国的舰队和海防设施不堪一击。
——《郑和之后中国海军如何走向衰落》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郑和下西洋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为什么没能延续海上强国的辉煌?(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给欧洲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结合下列古代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第一组图①中六次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是谁? 写出一项支撑图②中郑和七下西洋的技术条件。(2分)
(2)第二组图④中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复了台湾? 图⑤康熙帝打败了沙俄后双方签订了哪个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请结合图片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在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你列举这一时期产生的巨人及其代表作品(一例即可)。
(2)材料二中“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什么重大活动实现的?在这一重大活动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是谁?支持他的王室是哪个国家?中国有一个航海壮举比他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这个壮举是什么?
(3)请你分别说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所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  A  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同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材料二中的A为何地?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远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成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客观上有何积极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几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扰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后来清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台湾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中所示航海活动是中国明朝时期哪一位航海家的壮举?他所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明清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虽充满艰辛,但却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各一例。
材料四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步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座城市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我(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四: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五: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的起点在哪? “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初步形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分)?
(2)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3)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5)材料五表明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在和平交往观念的影响下,足迹遍及亚欧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给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宋代海上商贸之路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所提的“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的特定称谓以及为开通“这条路”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名称。(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说说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2)材料二中的某人是指谁?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说说这种政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三
       
图1戚继光                 图2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3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3)材料三的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三说明领导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谁?
(4)清朝时期,先后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什么 机构?康熙帝派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2分)
(5)根据材料三、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和远航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前期和清代实行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记取。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一、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积极作用? (1分)
(2)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带来哪些消极影响?(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