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人教版七下教材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3分)   
(4)日本至今仍未反省战争罪行,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船的历史】
历史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友谊之船】图①是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     洲东海岸和     沿岸。
【侵略之船】图②是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请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革命之船】从图③的南湖红船开始,中国革命的航船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3)“南湖红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
【强国之船】2013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4艘驱护舰的伴随下,经过3天多航行,于今天首次靠泊三亚某军港。(图④)
(4)几代人的“航母梦”在今天成为了现实。请分析梦想实现的原因。(两个角度)

来源:2014届浙江温岭市团队六校九年级4月联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题
明朝时期中外关系既有交往又有激烈冲突。
探究一:和平篇
(1)明成祖把下西洋的重托托付给郑和。郑和下西洋大约到达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多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探究二:冲突篇
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3)请列举明朝时期中外关系中冲突的典型历史事件,请写出两件。
探究三:启示篇
(4)从明朝前期的友好交往,到明朝中后期的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的屈辱来自海上,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离不开海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昔日的辉煌】
材料一:“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1) “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些地方?(1分)
【曾经的苦难】
材料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古代航海家
(2) 请举一例明朝中后期“危险亦来自海上”的事例。(1分)
(3) 近代列强的侵略主要来自海上,哪一事件激起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的呼声?(1分)
【复兴的梦想】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历史事件名称。(2分)
材料四:1945年9月3日。这个明亮、清新的秋日,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年轮中。以这个胜利之日为标志,中华民族摆脱向下沉沦的衰败轨迹,开始走向振兴。
(5) 据此回答,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图二的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
⑴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⑵图一中的人物所带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⑶图二中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⑷简述图一人物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⑸明代图一中的人物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中国海外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一次关于海权意识的调查结果表明:80.6%的国人不知道黄岩岛的正确位置;96.8%的人没读过被西方奉为经典的《海权论》;57.1%的人不知道中国海监的真实身份。也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被九段线拱卫着的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运兴,则国运兴。请回答:
(1)600多年前,中国人曾经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用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大约半个多世纪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世界制海权,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面貌,更带来了欧美国家的巨变。结合所学知识,请解释“巨变”的含义。
(3)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国家从海上的步步紧逼,洋务派疾呼“海防一日不可缓”,为此他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题和(3)题中所述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见证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盛。图一中商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主角是谁?
(2)图三是我国古代订立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写出该条约的完整名称。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开始至解放战争结束,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同西方列强先后订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挣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
(3)有一座城市,因为晚清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而成为近代屈辱外交的起点,它是哪座城市?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政府同列强订立的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性条约是什么?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曾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0年代中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出东方巨龙的独特风采!
(4)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请列举两项70年代初期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材料四: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习近平访法讲话
(5)你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大国形象?
(6)回眸从古至今的中外交往,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断定其中一个墓穴中定有名画《蒙娜丽莎》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

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蒙娜丽莎》出自哪位画家之手?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是什么?请写出含有相同时代主题的戏剧作品一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位航海家下西洋的路线图?
(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请写出“四大发明”中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发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他秉承明政府命令,同亚非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各国也派使节和明朝通好。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及大批岛屿……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节录)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的远航有何历史意义?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对明朝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试说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策产生的不同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是 ____      _、              。(2分)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哪里?(2分)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4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