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
(1)郑和出使西洋一共去了几次? 目的是什么?
(2)郑和出使西洋的出发点在哪里? 最远到达那些地区?(2分)
(3)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 奇异的悲歌
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语)。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紧闭国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更深的危机,清帝国终于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1)"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探究二 奋进的乐章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 份 项 目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 624 |
20 370 |
102 398 |
421 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 |
1 826 |
7 073 |
28 762 |
(2)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探究三 激荡的交响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3)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合上述探究,你如何认识"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________________;②七次下西洋______________;
③明代抗倭图__________;④收复台湾________;⑤雅克萨之战___________。(2)第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友好关系?
(3)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的外来侵略的历史?
(4)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2010年1月1日,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称,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的造福两岸同胞。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只填序号)。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__(只填序号)。
(2)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元朝、明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是___(人物)的名言(只填序号),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5)结合材料三,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人教版七下教材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3分)
(4)日本至今仍未反省战争罪行,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丝路历史】
(1)丝绸之路源于汉代,什么事件为它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此后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丝路迎来第二次繁荣,哪位高僧曾行走在丝路之上,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的西行促进了什么宗教在我国的传播?
(3)海上丝路盛于宋元。海外贸易,宋代超过前代。请列举一例此时闻名世界的商业港口城市。从科技和手工业两个角度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4)明朝时哪位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最远曾到达什么地方?
【丝路行动】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截止2015年4月7日,由中国发起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范围扩展到56个成员国。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
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友谊之船】
材料一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
材料二 下图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侵略之船】
材料三 下图是l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这些兵船越过茫茫大西洋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革命之船】
材料四 1917年10月24日晚,下图所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最后攻击的炮声。
材料五 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驶向成功彼岸后不久,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也开始起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遣唐使船和郑和西下的进出,昭示着交流、发展的时代旋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遣唐使船满载着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又有哪些?.
(2)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这昭示了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3)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一: 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断定其中一个墓穴中定有名画《蒙娜丽莎》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
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蒙娜丽莎》出自哪位画家之手?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是什么?请写出含有相同时代主题的戏剧作品一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位航海家下西洋的路线图?
(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请写出“四大发明”中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举出材料中岳家军的一项主要事迹?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右图人物曾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该人物是谁?写出他的一项事迹。
(4)该人物的事迹与前两个人物的事迹主要区别在哪里?
根据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 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的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市舶司。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 的著作《 》描述了元朝 (首都)的繁荣景象,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国家主权 不容侵犯】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对中国领海主权的严重挑衅。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的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
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从184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今年5月29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
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
么结论?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 和图2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次航海活动,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4 分)
(2)图l所示的航海活动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图2 中的A航线是由谁开辟的?( 4 分)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一次航海活动,分析它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语)。……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紧闭国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更深的危机,清帝国终于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材料三
说明:图1为《新航路开辟图》, 图2为三角贸易, 图3为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汉代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试举例说明。唐朝时“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
(2)“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3) 进入近代,欧洲文明强势崛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明强势崛起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图一、图二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对外开放特点,请说出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