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社会,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梦带来了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认为节制自身的享受欲望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为此他对自己和大臣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2)唐太宗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你认为它对唐朝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刻挂在嘴边的话(如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1分)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1分)
材料二   《贞观政要》里的几句话(已作放大处理)

(2)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1分)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2分)
材料三   《唐语林》摘录

(3)《唐语林》中的“上”是指谁?(1分)“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1分)
(4)材料中的“上”是如何“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2分)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1分)
材料四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拨翟,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卷,非但人得荐士,亦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是,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5)材料四主要反映了武则天采取的哪一措施?(1分)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与材料三《唐语林》“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分)
(6)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怎样才能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初年,由于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现象。)《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大意是:到了贞观四年,一斗米只值四五钱,价格大大下降,出门不锁门几个月都没有事,牛马遍布田野,人们出行几千里都不缺粮食,民众增多,物资充裕,四周少数民族归降依附的有120多万。这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人只有29人,号称天下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指出,“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请说出一条他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位皇帝的政绩有哪些表现?
(3)请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进,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扰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1)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材料二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弊书等《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2)据材料二,说说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此次战役期间进行的另一场战略决战是什么?
材料三林肯的话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他说:"倘若没有黑人的支持,北方将无法取得胜利。"
-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3)林肯政府当时颁布了什么法令获得了黑人的支持?材料三中的"胜利"是指哪场战争的胜利?
材料四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人民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2)》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四中提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焦裕禄
(5)根据材料五,请你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向焦裕禄学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他的这种做法对民族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此时期形成了什么新的民族?
(3)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上述材料都与谁有关?
(2)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他的什么治国之策?请举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隋朝运河                          材料二 元朝运河

材料三  隋朝时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很多方面在历史上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其中的一项。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从材料一图片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任写一条相关的得1分)
(2)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想想那时为什么能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依据材料介绍或所学知识回答一到两条)
(3)比较材料一﹑二﹐你能看出两幅图片上有何不同?
(4)两个不同时代的运河却承载着相同的历史功能﹐请问﹐二者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5)你能再举一例隋朝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历史贡献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某帝王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朕”指谁?据材料一分析他在位期间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
⑵从材料二看,这位皇帝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执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对话,表明这对君臣坚持怎样的用人标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有效的统治措施?(一项即可,4分)
(4)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一位即可,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图上空格处。(每空1分,5分)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材料四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均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
⑶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的“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⑷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个学生学完隋唐时期的历史说:“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用人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你的关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