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注: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性质有何变化(4分)
材料二 :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只要搞上三五年,个人集体都能富。”(1979年)
(3)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张明学习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进行的部分总结。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成立中央政治局是其领导机构。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抵制和抗争始终没有停止,所谓的“四五运动”就是典型事例。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毛泽东支持下,周恩来和刘少奇一起整顿,开始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结束。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出现了各民族的分裂和统一,但是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诗句
(1)唐太宗时期因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民族共同尊为“天可汗”?
(2)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和哪一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举两例说明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
(3)依据材料二,我国历史上各民族融合在哪个朝代达到高潮?其典型代表就是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
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时  间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7分)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应当归功于1978年中共一次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这次会议在经济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1953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表格,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和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试举一例说明为努力实现“最高利益”此时的新中国的重要改革措施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1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2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一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一《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入仕,是l 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它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施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观点得到谁的支持?它否定了什么错误观点?
(2)材料二包括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的会议中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史有感。
【梦回盛世大唐】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唐朝时期重用很多人才,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朝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异常繁盛,兼容并包,与周边各国交流频繁,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重视人才,他们分别重用了哪些大臣?
(2)这三位帝王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列举出唐朝时期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共2分)
(4)请你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至少举出两项)(2分)
(5)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为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
材料二:根据1895年至1898年不完全统计,这四年间新创办的企业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主要企业有 

企业名称
创办者
地点
时间
合义和丝厂
楼景晖
浙江萧山
1895年
张裕酿酒厂
张振勋
山东烟台
1895年
苏纶纱厂[来源
陈润庠
江苏苏州
1896年
通久源纱厂
严信厚
浙江宁波
1896年
通益公纱厂
庞元济
浙江杭州
1897年
商务印书馆
夏粹芳等
上海
1897年
源昌碾米厂
祝大椿
上海
1898年

 
材料三:甲午战后,清政府工商政策改变,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华设厂,洋货在华大量倾销,造成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航母梦”。纵观历史,许多舰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落日帆映血,江山暮色路何方】
(1)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该条约的名称。

【红船烟雨星星火,人间正道是沧桑】
(2)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举一例说明。

(3)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哪一次战役宣告中国在正面战场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哪一城市解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当前,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正在扬帆远航,各项事业成就辉煌,从中你得到什么感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4)在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期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请写出它的名称?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官方的新华网17日(2013年4月)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训练编队17日上午在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附近海域巡航。……有中国媒体指出,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某个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新浪军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清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1895年签订的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反映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穹顶之下,你我守护。
材料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  科技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以英国为例,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超过了俄、美、德、法四国的总和,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图一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二中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发明有关?图三中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让你对新能源利用有何看法?
(2)请问上海世博会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明了各国在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哪些问题?(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4)央视原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你会为穹顶下的蓝天做出怎样的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