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请回答下列有关改革的问题。
(1)齐桓公任用谁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2)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3)北魏孝文帝迁都后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进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传,发明了耒耜等农具的是谁?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什么?
(2)改进了造纸术的是谁?他使用的造纸原料有哪些?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
(3)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谁?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叫什么?
(4)谁发明了水排?
材料一:
确切地讲,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地区与西域月氏、龟慈、安息等地商贸往来频繁而逐渐流传于中原大地的。无论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的“伊存授经”之记载,还是广泛流传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白马驮经”之美谈,都反映了佛教初传中国的情形。注重史料考证的史学家可以认为这些仅属传说之列,传说虽可掺糅不实之言,但事出有因则可断言。对于佛教初传中国的诸多传说当都作如是观。
——《佛教两千余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漫谈》
材料二:
第四届海峡两岸(威海)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7日在文登市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台湾省道教会理事长陈绿星、台湾正宗全真道教会理事长巫平仁、台湾省道教会执行长刘弄潮等38位道教界人士到会。
——华夏经纬网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的开通”是由谁来完成的?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最后到达了哪里?
(2)材料一中对佛教传说与史实的论述,你认为是否正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判断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什么地区?
(3)材料二中的“道教”兴起于何时?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什么?“台湾”在三国时称作什么?
(4)佛教和道教对我国哪一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是在哪一年?“新皇帝”是指谁?
(2)材料中说:“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一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材料中的“首都”是指哪里?说出一个秦朝“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材料中说:“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其中统一的“货币”指什么?除了材料中所说的以外,请再说出“新皇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其它措施。
(4)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他在位时统一铸造的钱币是什么?
申枨(chéng),字周,春秋鲁国人。早年随孔子学习,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申枨学习很刻苦,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被称为申子。据传,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死后葬在城北村南。申枨等的言传身教是“文登学”的最早源泉,使文登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士之乡”。
——摘编自山东省情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申枨”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中说申枨“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氛围我们称为什么?形成这种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说“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这里的“讲学”讲的是哪个学派的学说?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申枨在文登隐居讲学,你有何感想?
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因为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 B.商鞅变法 |
C.都江堰的修建 | D.治理黄河 |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些措施的实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作用?
(5)除材料一材料二外还有哪些改革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 、D: 。
(2)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了吗?有什么收获?
(5)西域都护府何时设立? 职责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