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莒县8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60年 | B.公元前230年 |
C.公元前221年 | D.公元前202年 |
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 )
①统一六国
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③创设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
D.秦朝的暴政 |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 B.重视“以德化民” |
C.经济困难 | D.人心思安 |
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光武帝 | B.汉文帝、汉质帝 |
C.汉武帝、光武帝 | D.汉武帝、汉明帝 |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 B.汉景帝 | C.汉武帝 | D.光武帝 |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的首领是( )
A.蒙恬 | B.主父偃 | C.冒顿单于 | D.呼韩邪单于 |
下面是昭君出塞图,请你判断此事件发生于( )
A.公元前1世纪中期 | B.公元1世纪中期 |
C.公元前2世纪中期 | D.公元2世纪中期 |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元朝 | B.东汉 | C.秦朝 | D.西汉 |
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
C.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
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过的先后地点是( )
①西亚
②今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河西走廊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②①③ | D.①③②④ |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 )
A.古埃及人的纸草 |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
C.欧洲以羊皮作纸 | D.“蔡侯纸” |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
A.扁鹊 | B.华佗 | C.张仲景 | D.蔡伦 |
200年,曹操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 B.长平之战 | C.赤壁之战 | D.淝水之战 |
杜甫在一诗中曾提到:“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的“老臣”指:
A.刘备 | B.诸葛亮 | C.周瑜 | D.曹操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为了便于扩大势力 |
B.改变鲜卑人的生活环境 |
C.与汉族和睦相处 |
D.为了便于学习和接近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
A.贾思勰 | B.郦道元 | C.祖冲之 | D.商高 |
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 B.《齐民要术》 |
C.《水经注》 | D.《水经》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的书法的美称:
A.王羲之 | B.王献之 | C.顾恺之 | D.祖冲之 |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魏国 | B.蜀国 | C.西晋 | D.吴国 |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秦朝 | B.西汉 | C.东晋南朝 | D.宋朝 |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 B.郦道元 | C.祖冲之 | D.商高 |
石窟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北朝时著名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
A.河南洛阳 | B.四川成都 |
C.江苏南京 | D.山西大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 、D: 。
(2)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了吗?有什么收获?
(5)西域都护府何时设立? 职责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些措施的实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作用?
(5)除材料一材料二外还有哪些改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