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和9.3%。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过去一年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经济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设立中国(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民族精神,激发全体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积极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措施为什么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主要内涵是“高速低耗,创新驱动”,作为未来建设者的青少年,必须做好哪些准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的发言中建议: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提出该建议的依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2015年1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
(2)有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在于推进经济建设。”请联系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非公有制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
2015年9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广西调研时强调,大力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1)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表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什么政策?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3)在分配中要注意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注: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单位GDP能耗降幅从2011年的2.0%增加到201 4年3.9%,但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
材料二:11月9日,习近平在出席20 1 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3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牧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索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旧常态”侧重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和总量,而新常态则强调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材料三:近年来,某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提出全面转型,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绿色产业,坚决剔除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继续推进民生改善、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精准扶贫,编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化?
(3)结合材料三,某市的发展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并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等多个药方。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1)现阶段我国实行了怎样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为了贯彻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分配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2)材料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优秀农民工杨超面对乡亲们“你年轻,又有见识,就回来带着我们干”的恳求,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大家致富。
回到老家,杨超接连做了四件事:第一,投资2万元建成年出栏50头的养猪场,可接纳四五个人就业,同时修通了3公里的公路;第二,退耕还林,种植了近300株核桃树苗,既获得了政府补贴,又增加了收入;第三,在县城租门面房,办起了一个小超市,经营村民缺乏销路的香菇、木耳等产品,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第四,参加全市组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公开招考,被选送到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学习。他说,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不“充电”不行!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条件,面对这种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做?
(2)杨超投资的猪场、超市属于哪种经济成分?国家对这一经济成分实行了什么政策?
(3)杨超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树,符合国家哪一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一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济宁某校学生在“卓越课堂”展示课中进行情境表演的一段台词:
小白(扮演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我的同学大部分进入石油、化工、电力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的回乡进入了集体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借助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开办公司,自主创业,个个发展得红红火火。
小张(扮演农民工):做梦都没想到,我一个外来务工的农民也当上了县人大代表。今年人大会议就要召开了,我决定到工友中去了解情况,把他们的心声反映上去。
小甘(扮演农村老太太):孩子们,你们安心工作吧!虽然农村家庭收入不高,但政府给我们兴修水利、整修公路,还发放养老保险金 … … 日子越来越好了!
……
(1)结合课本知识,请你从小白、小张的台词中,解读出所学的相关制度。(至少两点)
(2)小甘的台词蕴含我们所学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学生小明准备大年初六给家在外地的舅舅拜年,他预先安排的行程如下表所示:

8:00       乘火车出发
16:00       华西村智能化农业大棚观光
19:30       舅舅朋友开的大酒店就餐、住宿

(1)小明一天的活动分别有哪几种经济成份为他服务?
(2)谈谈我国允许多种经济共同存在发展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国庆长假期间去了一趟农村的伯父家。伯父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平房,前年又盖了一栋三层的楼房。伯父还跟李明小赵讲述了自己致富的过程:90年代初,他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从事蔬菜运输,挣了一些钱;三年前,他又拿出多年积蓄开办了一家蔬菜加工厂,如今生产的蔬菜远销到沈阳、大连、北京等地,收入颇丰。伯父感叹地说:“这一切多亏党的好政策啊!”
(1)李明的伯父开办的蔬菜加工厂属于什么经济成分?这一经济成分的存在是由什么决定的?
(2)李明的伯父应该感谢党的哪些好政策?(至少四个方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广东经济”。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广东人精神”,如顽强拼搏、务实进取、敬业奉献等。
材料二:下面是东莞市某初中学生李明2014年3月份的消费清单的一部分:
3月1日:学习文具18元;3月10日:购买名牌运动鞋350元;3月14日,为班上贫困同学捐款18元;3月20日与同学上街闲逛花费50元……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广东经济”反映了我国实行的什么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2)广东的“民营经济”属于哪种经济成分?“广东人精神”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请你指出李明的哪些消费是合理的?还有哪些是非理性的?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劝说李明不要高消费。(至少两点)
(5)李明的消费帐单中没有一项是用于购买教辅资料或有益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支出,对此,你认为李明今后的消费更应该注重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学习了本课后,感到对书中的“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难以理解,便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同学们了解到,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构建和谐城市而积极努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近年来该市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并动手绘制了如下表格。
某市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成员,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获得以上材料的途径可能有哪些?(不少于两个途径)
(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发生的可喜变化是什么?还可以看出该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什么不和谐的因素?
(3)为解决这一不和谐的问题,你们拟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建议。请你写出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李某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李某本人承包责任田,收入不错;妻子开了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儿子是事业单位的职工,每月除了工资、奖金、津贴外,炒股也赚了不少钱;女儿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她除了工资收入外,还利用双休日给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拿到一份丰厚的报酬;李某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
(1)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2)这一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请你找出材料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例。(至少写两例,写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公平正义。李克强总理多次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要扶上马,送一程。“请回答:
(1)推动大众创业是国家支持什么经济形式发展?从总理的话可见国家对这种经济形式的态度是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推动大众创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临泽有“隔壁水乡、红色旅游、七彩丹霞”等的美称。近年来,在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临泽的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发展火爆。 中学生丽丽就生活丹霞小镇,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的喜悦,为她释疑解惑吧。

(1)农家乐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
(2)分析给丽丽带来“喜悦”的根本原因,并运用基本国情的知识简析丽丽的“困惑”?
(3)请结合丽丽村的状况,从政府和个人的角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中国人实现了百年奥运梦。2010年中国实现百年世博梦-----1894年,广东人郑观应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1902年梁启超预见“上海大博览会”;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说上海浦东将开世博会----有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埔,直筑到对岸浦东。惊人的期盼与预言,寄托了中国人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愿望。
(1)请同学们思考,那些因素让中国人梦想成真?
(2)中国人梦想成真,是否说明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为什么?
(3)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需要法律保障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