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你知道吗
①你知道PM2.5吗?
②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 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 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 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③按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 方米,低于该数值的为良好,高于该数值的则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是某日江苏 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
监测点 |
监测点一 |
监测点二 |
监测点三 |
PM2.5日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
106 |
133 |
117 |
⑴第②自然段依次介绍了PM2.5的哪些知识?照样子,概括地写下来。
什么是 PM2.5:① ;② ;③
⑵品一品:画线句子使用了① 、② 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③
⑶议一议:根据某日江苏南京三个监测点数据统计表,你觉得当天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为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根
①【A】有位植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株黑麦栽种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麦根系最发达的时期,即麦穗风中扬花之时,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麦根上的泥土,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系竟有1400万条之多。这些根连接起来,延綿600千米,等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若将这些根上的150亿条根毛根根相接,竟可长达1万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②【B】在实验室里,我看过一幅染红的玉米根尖的纵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细嫩,而且娇嫩。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 ,如何?
③在根的周围,那领域拥挤,还有虫豸出没,没有蓝天、白云和月光。根,却总是心甘情愿地、默默地承受着一切。【C】19世纪法国建筑师莫里埃一直寻觅强固墙板之法。一场大风雨,拔倒了他故园的大梨树。大梨树虽然倒下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无数只手,在土里土外,纵横交错,依然 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依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发了莫里埃 的灵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④我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过洋葱的根尖细胞。那细胞,如月光般透明,如 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气,沁出一片凉意。
⑤【D】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之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 的欲杀以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依然。
⑥“留住我们的根”……
⑴联系上下文,“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中的“之”指的是 ,“沁出一片凉意”中的“沁”的意思是 。
⑵文中的【A】【B】【C】【D】四处,分别填人下面的哪句最合适?填写相应的序号。
①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
②根,一旦植入土地,对土地就无法不执着地拥抱。
③根是坚忍的。
④根的世界是神奇的。
【A】 【B】 【C】 【D】
⑶想象表达。
短文的第②段中,作者无法想象的究竟是什么呢?请你补写恰当的内容。
⑷联系短文内容,把第⑤段补充完整。
……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⑸心灵感悟:短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写道留住我们的根……”请联系根的特点来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河流警钟长鸣
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水利部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指出,我国700多条主要河流中,水质为I~Ⅱ类(适于饮用)的约占29%。水质为Ⅲ类的(适于游泳)的约占30%,水质为IV类(人体不可触摸)的约占16%,.水质为V 类和劣V类(丧失了使用价值)的约占25%。
②中国河流近些年来一直在污染的厄运中挣扎。
③淮河被国外学者称为“死亡之河”!河南省有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淮河的由生而死的痛苦历程。
④作为中华良族母亲河的黄河,存了中国2.4%的未资源,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哺育着12%的中国人。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三门峡水库就变得黑漆漆的。水质已经相当恶化。《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显示,黄河水系中V类和劣V类水质已占38.7%。
⑤相同或相似的事情也已经在长江发生,有些问题甚至更严重。以长江流域的江苏省为例,全省用于灌溉的河流中,绝大多数河流水质低于IV类,56.8%的河流水质V类及其以下。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教授在考察长江以后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长江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10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⑥我国的河流污染,不仅限于淮河、黄河、长江。海河V类和劣V类水质占68.2%。辽河的V类和劣V类水质占54.1%。已无I类水质。可以说,中国河流污染十分严重,已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⑦河流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中受害程度最为严重的当属农业。
⑧早在1993年,中国农村的污水灌溉面积就达157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6.5%和总灌溉面积的36.6%。其中超过农坪灌溉水质标准的达395万公顷,到了1999年, 污水排放量达401亿m3。污水的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有毒有害成分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⑨中国河流,警钟长鸣。
⑩为了河流更清澈,为了生活更幸福,为了子孙后代更健康,让我们共同防止我们的生命之河不再受到污染!
⑴修改选文第⑩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处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选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⑷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选文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瞥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列举出你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不少于两点)
⑹保护河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请为保护河流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简明,有创意,不得照抄原文语句,不超过30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 5级 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 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 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 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⑴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海啸分为( )和( )两类。
⑵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①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
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两年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也不少。( )
③当海啸发生时,有经验的船长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
⑶全文的表达顺序是( )。
A.先分述再总述
B.先写原因后写结果
C.先总述再分述
D.按时间顺序叙述
⑷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的原因是 。
⑸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⑹第④段中“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简洁、流畅
C.准确、具体
D.通顺、连贯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神奇的电子书包
①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的,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却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脊背,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②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别急,在E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们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 700克,内存1MB。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还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张盘往里一输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太高,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推广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 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欲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⑦秤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⑴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由第②、③段我们可以看出,其“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⑵请分析第②段“重量仅700克”一句中划线字“仅”的表达作用。
⑶第④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⑷从第⑤段看,电子书包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的原因是 ;电子书包必将被普及的原因是 。
⑸第⑥段中加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⑹结合选文,谈谈电子书包的使用有哪些意义?(至少写三点)
①
②
③
⑺假如你是电子书包的设计者,结合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想使电子书包具有什么功能?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动物的葬礼
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具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巳,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⑤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⑥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最为文明的一种。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当同伴死后,大家就将尸体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将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盘旋,以默念死者“归天”的亡灵。
⑦乌鸦的“葬礼”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间。群体中的首领站在一旁发出“啊,啊”的叫声,好像在致“掉词”。然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者衔起来送到附近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的上空,一边盘旋,一边哀鸣,数圈之后,才向“遗体”告别,各自散去。
⑴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说明了动物葬礼的什么特点?
⑵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具体谈谈动物的葬礼给你什么启示。
⑶为什么上文画线句中的“也许”和“最”两个词不能够去掉?请结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阅读短文真快乐。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小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她们好像在互相争奇斗艳地比美;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一个红娘,在花中替人牵线。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轻洒在大地上,一片暖洋洋的;儿童的游玩声、笑声和可爱的脸孔,带给了大地欢悦。
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
⑴这段话主要写 来了,带给 一片生机勃勃。
⑵我能写出和“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语:
⑶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⑷你准备怎样做才不让美好的春光溜走?
对比阅读。(11分)
(一)
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枝条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二)
看!秋雨姑娘调皮地落在枯黄的树叶上,和树叶一起打着旋儿飘落下来;秋雨姑娘落在苍翠的叶子上,使绿叶更显勃勃生机;秋雨姑娘滑落在快要成熟的果子上,欢快地荡着秋千,使那一个个快要成熟的果实更加光彩照人。秋雨姑娘悄悄地来到了田野,落在了金黄的稻谷上,稻秧背着沉甸甸的谷子,被压弯了腰,就像驼背的老公公,累得汗流浃背,微风一吹,“汗水”拂过脸颊……
⑴两段文字描绘的雨是同一个季节的吗?各自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语段(一)中作者把雨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的地毯”指____________。(2分)
⑶春雨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语段(二)用__________手法,把秋雨当做__________的小姑娘来写。秋雨姑娘分别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3分)
阅读答题。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⑴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⑵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阅读课文,填空。
(1)这篇课文按_______顺序,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我”对企鹅的________之情。
(2)企鹅岛上有三种企鹅;最漂亮的金企鹅,嘴是________,头部有________;帽带儿企鹅的颈部有________,好像________;最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它们的叫声很像________,所以又叫________。
(3)成年企鹅只有________,长着________的毛,躯体呈________型,背部________,腹部________,翅膀退化成________状,走起路来________,十分有趣。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按照段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马良用心学画。
第二段( ):马良得到了神笔,并为穷人画画。
第三段( ):马良用神笔画画惩罚大官。
⑵马良为大官画了哪些画,目的是什么?
⑶如果你也有神笔,你想画什么,说说原因。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段话共写了___⑴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⑵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⑶_ _的感情。其中第一句话中___⑷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⑴聪聪想发明万能胶水,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⑵为什么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实现吗?为什么?你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按原文填空,再答题。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___________。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根据大雁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大雁的____________情况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根据大雁的________________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
这一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 ),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 ),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 ),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 )。”峰下蜿蜒的小径:“( )。”此外还有溪水:“( )”。
(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 )。
(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 ),与( )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