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伯牙善鼓琴”中“善”字的正确解释。

A.善良 B.擅长,善于
C.容易 D.好的行为、品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的作者分别是(  )、(  )和(  ),他们都是(  )朝人。
A 刘禹锡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白   E 唐    F 清
(2)“风景旧曾谙”中的“曾”的意思是(  )。
A.曾经    B.重
(3)《忆江南》是一首(  )。
A.曲    B.词    C.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春晓》和《村居》选择正确的答案。
(1)“春眠不觉晓”中“晓”的意思是(   )
A、早晨        B、晚上        C、中午
(2)“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   ) A、鼻子闻到     B、耳朵听到     C、眼睛看到
(3)“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
A、蝴蝶        B、燕子        C、风筝
(4)“处处闻啼鸟”中“啼鸟”的意思是(   )
A、鸟的叫声      B、捉住了小鸟      C、提着小鸟

来源:2014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练习题(1)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作者是元朝人王维。
B.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被台湾的医生救活了。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是指老朋友。
D.“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的风景就是指自然风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按顺序排列古诗,再完成练习。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1)这首诗的题目是(        )。
A.《春晓》    B.《村居》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杜甫    B.苏轼    C.高鼎    D.李白
(3)这首诗的第(        )句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A.三、四    B.二、四    C.一、三    D.一、二
(4)放学回来的小朋友在田野里玩得多开心呀!他们在玩(        )。
A.踢足球    B.放风筝    C.拍皮球    D.捉迷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诗句,选择加点字的含义。
1.相看两不厌。(    )
A.满足           B.憎恶          C.因过多而不喜欢
2.湖光秋月两相和。(    )
A.不分胜负             B.平和           C.和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赏析。
(1)下列选项中对《龟虽寿》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下列选项中对《观沧海》鉴赏不正确的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青苍色,故称“沧净’。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对大海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远征乌桓胜利的决心,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题为《观书有感》,但全诗不着一”书”字,全篇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首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鉴”为镜子,意思是读起书来感觉特别清晰明白。
C.后两句为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含有丰富的哲理。
D.此诗写得深沉含蓄,将明白的道理蕴涵在深刻的描写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诗歌意境鉴赏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