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当时北宋统治者 ( )
A.采取抵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
C.采取纵容土地兼并政策,保证国家财赋 |
D.富者为国家耕种土地,其财产都是备国家粮饷之用 |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式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耕作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C.两汉时期 | D.隋唐时期 |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器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 )
A.简单协作 | B.小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
①石器 ②铁制农具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各项属于封建剥削的有①“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③“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④缴纳“班匠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
A.铁器和牛耕用于农业生产 |
B.诸侯争霸 |
C.公田转化为私田 |
D.周王室衰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