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各诸侯国的国君所有 | B.全国的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 |
C.实质上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 D.确立了西周的社会生产关系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因为小农经济
A.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
B.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地位 |
C.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是否稳定 |
D.稳定与否是后世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 |
著名史学家李根蟠在《中国古代农业》中指出:“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阶段的是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
唐代的均田制与满洲的八旗制度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B.加强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
C.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 |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 B.封建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
C.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D.国家政权实现了更替 |
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主要表现在哪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是如何逐步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其实质是什么?
促成清朝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增 |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
C.国家赋税改征银两 | D.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 |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
杜甫描写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盛况 |
B.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粮食产量高的现象 |
C.当时人口增殖,大量良田开垦 |
D.政府的官仓和地主的私囤较为丰实 |
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②经济重心在唐后期开始南移 ③农田水利建设比前代有发展 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C、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