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 B.贵族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D.地主土地私有制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 B.精耕细作 | C.耕织结合 | D.艰难脆弱 |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
白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
A.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
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农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 )
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 | 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 |
C.使用青铜器松土 | D.用铁梨翻耕土地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