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其主要影响在于(    )
A.推动了奴隶主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转化
B.导致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直接促成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D.是秦国商鞅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铁锄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来源:福建省莆田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主要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
来源:山东省胶州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段诊断性检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属于人文画种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一带商品经济繁荣的状况

来源:书画和戏曲艺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得以维持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保障 B.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C.三纲五常道德观念的维系 D.宗法制、家族观念的约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    )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韩琦诗日:“千峰疑绝路,一径俯容车,山鸟过云语,田夫半岭锄。”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A.梯田 B.沙田 C.湖田 D.淤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能反映人们已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有( )
①“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②“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③“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④“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日,毋敢夜草为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能反映春秋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的是( )

A.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开始使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私田的出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土地300亩,另外新辟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来源: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小路)人以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西汉 D.东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