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的特点是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元代王桢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这反映的问题是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
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④ 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对外交往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C.漕渠 | D.白渠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动 | B.手工业的发展 |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溉”这首《调笑令》所提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 B.翻车 | C.牛耕 | D.耧车 |
《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 B.种植经济的出现 | C.渔猎经济的出现 | D.畜牧经济的出现 |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 80 章)描绘的是( )
A.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状态 |
B.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 |
C.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
D.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
《史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B.江南商品经济不发达 |
C.江南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 D.当时江南耕作技术比较落后 |
课堂上,小明同学再现“用铁犁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时,我们能够判断出他学习的内容是
A.原始农业 | B.商朝农业 | C.西周农业 | D.春秋战国农业 |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A.自耕农生活富裕祥和 |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
C.商品经济不发达 |
D.自耕农经济很脆弱 |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
(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