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班学生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898年(农历戊戌年)
C.1901年(农历辛丑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什么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在政治上实行(   )

A.联邦制 B.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   )

A.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裁汰冗员,废除特权 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异同点?
(2)材料三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夸按法国律例,民律第371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213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多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 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剪辫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缺陷。(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运动是 ①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③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悯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康有为生长广州,聚徒讲学二十年,其得志前后,广东学界颇受其影响,惟余素薄其为人与其学说。盖康居乡,为土豪劣绅之所为,热中奔竞,行不践言;治学则剽窃武断,只以大言欺人。”
——《胡汉民自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胡汉民如何看待康有为。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康有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