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苏格拉底通过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哲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得不到的信息是(    )

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 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D.无知即罪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里的“这种涵义”是指哲学应关注于对人的(     )

A.天职和使命的研究 B.生活行为的研究
C.本身的研究 D.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研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提倡“美德既知识” B.主张由人民行使权力
C.反对直接泛滥的民主 D.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两人所倡导的“德”

A.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B.体现了道德观念的主体相同
C.都反映了社会道德的败坏 D.都有利于缓和政治危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追随德性也就是关心自己的心灵”,此思想反映了他:

A.体现了对理性的追求 B.批判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C.意识到德性的重要性 D.反映了功利主义泛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 B.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C.都属于智者学派 D.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格拉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