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 B.②→③→④ | C.③→②→④ | D.②→①→③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
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
材料一:如下面这幅漫画。
材料二: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哪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它们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B.联系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②③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 B.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在哲学上,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是在思考(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
俗话说:“将军难打无兵之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①理生万物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北人不梦象,南人不梦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从哲学角度看,“心远地自偏”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