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漏斗内外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S1>S2,图中的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
B.原生质层和半透膜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
C.若将S1和S2换成两种与以上蔗糖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则△h不变 |
D.最能体现两种膜在功能上差异的实验设计是设计对照性实验 |
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
将某植物的相同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合适
B.b点时细胞由于失水过多导致死亡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6min时两组均能观察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如图所示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步骤主要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的位置。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在B、D、F三者之间形成了自身对照,其中B、D中属于实验组的是________组,在D、F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___组。
(5)该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体会是在B、D之间不宜停留时间过长,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你认为最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改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上述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
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刚采摘的水果或蔬菜表面有残留农药,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其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 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
甲 |
乙 |
丙 |
丁 |
处理方法 |
未做处理 |
纯水冲洗1 min |
浸入纯水1 min |
浸入纯水30 min |
1 kg青菜 农药残留量 |
0.196 mg |
0.086 mg |
0.097 mg |
0.123 mg |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 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__;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在实验二中,青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推移从A点下降到B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又从B点略有上升达到C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否为同一过程,并解释。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渗透装置来探究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
(1)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①写出该实验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写出该实验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装置如图3,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开始时B溶液浓度大于C溶液,且两个漏斗的体积、半透膜面积及漏斗管内径均相等,过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分别用H1、H2表示B、C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
①试在图3中画出H1、H2的高度。
②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B>C”、“B=C”或“B<C”)。
③在此过程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
B.高浓度蔗糖溶液比低浓度蔗糖溶液所引发的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
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时,将复原后的细胞继续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不会因吸水而张破;可当把因失水而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恢复原状后会因继续吸水而破裂。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红细胞的细胞膜坚韧 |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
C.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
D.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红细胞不能 |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家庭氧化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引起花卉萎蔫,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光照 | B.改善空气流通 | C.适当浇灌清水 | D.适当降低室温 |
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的含量 |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将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