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18O标记后的H2O灌溉某株植物,短时间内18O不可能出现在(   )

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
B.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
C.细胞质的水中
D.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处于水少的干旱环境中可能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B.给植物浇灌H218O,18O既可出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也可出现在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
C.需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于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裂解产生的H+,NADP+是其受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很快便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如果用含18O的水浇灌某盆栽植物,并将该盆栽植物置于光照下。过一段时间,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能够收集到哪些含18O的气态物质?                  
(2)在运动实验中,如果用含15N的蛋白质饲料饲养不含15N的大白鼠,在饲料适量的情况下,15N将首先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细胞的哪一种细胞器中?               (线粒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如果上述饲养过程继续下去,可以发现大白鼠的组织中分离出的哪些代谢产物中有15N?                                                   (脂肪酸、肠淀粉酶、肌糖元、胰岛素)。
(3)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可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①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同位素标记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                   
②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下实验(图):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
【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

(1)表5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那么X2应为___________,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
(2)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_________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
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
B.比较Z1+Z2和Z3+Z4两个加和
C.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
D.比较Z1×Z2和Z3×Z4两个乘积
(3)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条件X l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_______。
A.将II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B.在II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
C.在光与II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
D.将II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
(5)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将1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
①植物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②植物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③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④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③是正确的
C.除④之外都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农业生产上常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间作就是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间作的意义在于(  )
①间作种植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CO2,提高农作物总产量③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层的水和矿质元素④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

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 B.突触前膜向胞外释放神经递质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矿质离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在机体各部位的器官中成熟
C.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和b区细胞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区细胞
C.随着①过程的进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逐渐增强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        (填图中标号)。
(2)请写出两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               (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4)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只允许单糖、水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B.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

A.P1向右,P2不动
B.P1向左,P2向左
C.P1向右,P2向右
D.P1向左,P2不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比0.1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后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单倍体诱导与利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