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2)材料二中的某人是指谁?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说说这种政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三
图1戚继光 图2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3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3)材料三的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三说明领导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谁?
(4)清朝时期,先后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什么 机构?康熙帝派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2分)
(5)根据材料三、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一位明朝抗倭英雄之口,他是( )
A.戚继光 | B.郑成功 | C.郑和 | D.文天祥 |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 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 |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 |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
D.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
郑和 |
哥伦布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航海次数 |
7次 |
4次 |
各次航海的船只 |
大小船只200多艘 |
最少3只,最多17只 |
每次航行人数 |
约2.7—2.8万人 |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和远航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A.山东 | B.浙江 | C.福建 | D.广东 |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
A.北京 | B.松江 | C.刘家港 | D.泉州 |
明代前期和清代实行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记取。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一、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积极作用? (1分)
(2)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带来哪些消极影响?(2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表达了明朝一位抗楼名将的抱负,他是( )
A.岳飞 | B.李纲 | C.戚继光 | D.文天祥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这幅图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2)该人物先后几次下西洋?
(3)该事件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该历史事件产生什么作用?
下图人物是中国古代名将,他的名言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人是:( )
A.郑成功 |
B.文天祥 |
C.岳飞 |
D.戚继光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表达了明朝一位抗倭名将的抱负,他是
A.岳飞 | B.李纲 | C.戚继光 | D.文天祥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繁盛,吸引各国人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
(4)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政策是什么?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