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第一教研片七年级6月考历史试卷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代诗人李敬芳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你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
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 | B.巩固西南边防 |
C.巩固隋朝统治 | D.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
C.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 D.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废除了门阀制度 |
C.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隋朝 |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时印刷的( )
A.《甘石星经》 | B.《金刚经》 |
C.《唐律疏议》 | D.《黄帝内经》 |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 B.张旭、顾恺之、杜甫 |
C.张旭、顾恺之、李白 | D.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
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B.中华文明的起源 |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
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 B.龙门石窟 |
C.云冈石窟 | D.秦始皇陵兵马俑 |
关于下列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正确选项是(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A.① ② | B.① ② ③ | C.② ③ | D.② ④ |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
A.青瓷 | B.白瓷 | C.唐三彩 | D.景德镇瓷器 |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因为(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 B.农民的需要 |
C.士大夫的提倡 | D.达官贵人的需要 |
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为日本设计的一座佛寺,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这座佛寺是( )
A.大昭寺 | B.布达拉宫 | C.唐招提寺 | D.大慈恩寺 |
“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李 春 | B.贾思勰 | C.祖冲之 | D.僧一行 |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 B.秦朝的郡县制 |
C.隋朝的科举制 | D.元朝的行省制 |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在清朝的哪个皇帝在位期间撤销的( )
A.皇太极 | B.雍正 | C.康熙 | D.乾隆 |
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裁决军国大事 |
B.草拟或审批政令 |
C.实际上行使丞相的权力 |
D.记录并传达皇帝的旨意 |
1685年和1686年组织清军两次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的是( )。
A.康熙帝 | B.乾隆帝 | C.顺治帝 | D.雍正帝 |
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