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物质
物态变化
物质的物理特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温度
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蒸发及其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化及液化现象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基本属性
质量及其特性
质量的估测
质量的单位换算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天平的使用
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的大小比较
密度的计算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量筒的使用
固体密度的测量
液体密度的测量
设计实验测密度
密度与温度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物理学方法
物理常识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物质结构与物体尺度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原子的核式模型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新材料及应用
半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纳米材料的其它知识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子的热运动
电磁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
时间的估测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估测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速度的计算
运动快慢的比较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力作用的相互性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
惯性
惯性现象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力平衡的概念
平衡状态的判断
平衡力的辨别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图象的结合
力的合成与应用
力和机械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弹力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重力
重力大小的估测
重力的计算
重心
重力的方向
重力示意图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种类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的示意图
有关摩擦力实验的设计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杠杆及其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分类
力臂的画法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杠杆的应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斜面与轮轴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
压强和浮力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压强
压强大小比较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连通器原理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气压计和抽水机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飞机的升力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浮力大小的计算
浮力的利用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回声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人耳的构成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双耳效应
音调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色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噪声及其来源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声音的综合利用
光现象
光源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光线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反射的可逆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光折射的可逆性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红外线
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分类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显微镜
望远镜
生活中的透镜
电和磁
磁性、磁体、磁极
磁化
磁性材料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磁场
磁感线及其特点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左手定则
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电磁感应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交流电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
调制、调谐和解调
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移动通信
网络通信
光纤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信息与信息传播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电话机的原理
能量
能量
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量的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的应用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
功的概念
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功的大小比较
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探究实验
有用功和额外功
能量转化的现象
能量转化的应用
永动机
机械能
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机械效率的计算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杠杆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功率的概念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功率大小的比较
功率的计算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功率的测量实验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大小的比较
势能大小的比较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动能的影响因素
势能的影响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与势能的应用
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条件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内能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热量的计算
分子间的作用力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
热机
热机的效率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有关热机的计算
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原理
分子的运动
扩散现象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电流与电路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静电现象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物体带电现象
正电荷与负电荷
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电量及其计算
等效电路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电流的形成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电流的大小
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导体
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金属导电的实质
电路的组成
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电路的三种状态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实物的电路连接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电流表的连接
欧姆定律
电压
电压的测量仪器
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电压表的连接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电阻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并联
伏安法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连接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
测电笔的使用
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安全用电原则
电路的简化与计算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电路图设计
电路的动态分析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与电能
电功的实质
电功与电能的计算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电功的测量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功率的计算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
实际功率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电能的输送
家用电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
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
核能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核聚变
核裂变
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转化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
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能源革命
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理想能源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火箭
超纲知识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 ° C

20

30

40

50

加热时间 / s

0

40

82

126

0

18

40

64

(1)实验中,可以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 )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  (选填“甲”或“乙”,下同)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  液体升温更高。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液体冷却效果更好。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5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小明在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  (相等 / 不相等)。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 T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 T = kt ,温度升高△ T 1 过程中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小于 / 等于 / 大于)水;用 m 表示水的质量, c 1 c 2 分别表示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 k 的比值 k : k 食用油 等于  

来源: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 1 . 11 g / c m 3 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

(1)小华对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比热容应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之比)的增大而增大。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②纠正后,实验通过  来比较不同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

(2)小华继续探究混合液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

含水量 W / %

50

40

30

20

10

5

混合液沸点 t / ° C

107

110

116

124

141

160

①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含水量 W 与混合液沸点 t 的关系图线。

②混合液的含水量为 15 % 时,沸点是   ° C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①若猜想1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②为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  ;混合液密度变大的原因是  

来源: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3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 0 . 5 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 ) 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这种液体在 0 ~ 15 min 内放出的热量为  

来源: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2)加热 10 min ,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 C ,煤油的比热容是   J / ( kg · ° C ) 【 c 水 = 4 . 2 × 10 3 J / kg ⋅ ∘ C} 】

(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 20 g ,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q = 3 . 0 × 10 7 J / kg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31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

(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

物质

质量 / kg

初始温度 / ° C

         

升高的温度 / ° C

加热时间 / min

食用油

(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          的吸热能力强。

(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          (选填“大”或“小”)。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2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      

(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        相同。

(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           加热时间更长。

(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假设6分钟两种燃料全部烧完,实验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 / min

0

1

2

3

4

5

6

A 杯水温 / ° C

25

27

29

32

34

36

38

B 杯水温 / ° C

25

26

27

28

29

30

31

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         

(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来源: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2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牛奶、豆浆,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中,通过比较         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本实验中,使牛奶、豆浆         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豆浆吸收的热量,这表明          的吸热能力强。

(3)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        来表示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

名称

质量 / g

温度升高 10 ° C 加热时间 / s

温度升高 20 ° C 加热时间 / s

温度升高 30 ° C 加热时间 / s

牛奶

350

260

520

650

豆浆

350

220

330

550

来源: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2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种类

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20℃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时间/s

200

110

225

342

200

85

179

270

(1)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                    。(不计热量损失)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停止加热后,   液体温度下降得快。

来源:2018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6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7

34

41

48

乙的温度/℃

20

35

50

65

80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        (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来源:2018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6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小红所在的实验小组,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直到它们各自沸腾(水的沸点为100℃,食用油的沸点为180℃)。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规格为“﹣2~102℃“和“0~200℃”的两种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由             (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液体的种类”)来决定的。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填“液体1”或“液体2”)是水。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液体1的温度/℃

20

26

32

38

44

50

液体2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用图丙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本实验,在图甲、乙和图丙两种装置中,你认为图  (填“甲、乙”或“丙”)装置的效果更好,原因是                                     

来源: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6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乐乐和聪聪在海边发现海水比沙滩上的沙子凉得多,于是想探究海水和沙子吸热情况有什么不同。

乐乐的方案是: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给100g沙子和100g海水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

聪聪认为该方案应该改进,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用50g海水和50g沙子的混合物代替乐乐方案中的100g沙子,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为100g混合物和100g海水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1)老师认为聪聪的想法更合理,因为沙子是固体颗粒状,加热时不容易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是为了使被加热的物体                                 

(3)他俩选择了聪聪的方案进行实验,那么如果从实验中发现                    ,就可以初步判断海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强;

(4)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容表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举出一例:                                                

来源: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9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它们                          ,得出实验结论。实验中,选用相同电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的目的是                                          

来源: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如图1所示是“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1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

质量/g

初温/

加热时间/s

末温/

A

60

20

45

B

60

20

120

45

(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         

(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为         S。

(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       (填“大”或“小”)。

(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        (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

来源: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初中物理探究比热容的实验试题